第2715章:杨广的孤注一掷,解羌令出起波澜(2 / 2)

在亡国威胁,以及杀父之仇的刺激下,杨广竟连续发动了两次‘国仇’,不过这次只提升了武力智力和魅力三项,统帅和政治两项属性并未得到提升。

显然‘国仇’也是有极限了,将个人的属性提升到黄金级别之后,哪怕是减寿也不能再加了,唯有靠自身或是极大的功绩才能继续提升。

之前的杨广对于破局没有任何的办法,但当他的政治属性破百,智力属性也达到了95点之后,一个疯狂而又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了脑海中,而这个办法则就是破釜沉舟。

杨广之前一直欠缺魄力,而如面临困龙之局,这九死一生的局面,他决定彻底豁出去拼上一把,才能无愧自己的隋王之名。

次日,杨广召集高颎、杨素、成公英、班固、祖珽、李德林等智囊,商议他破釜沉舟的计划的可行性。

众人在见到杨广之后全都愣住了,只是一夜不见而已,杨广竟然已经头发半白,天知道这一夜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心理历程?

杨广的头发虽白了一半,但精神状态却非常好,双眼中满是坚定之色,随即向众人说出了自己思索了一夜才想出了破局之色。

可是当众人听了之后,成公英、班固、李德林三人立马站出,明确表示反对。

高颎、杨素、祖珽三人虽没直接反对,但脸上也满是震惊和纠结之色,显然是也被杨广的计划给吓到了。

杨广究竟提出了什么破局之策,竟让麾下众谋士的反应这么大?

杨广所想的破局之策,就是决定颁布解羌令。

杨广认为想要破解大兴的困龙之局,就必须打破秦军对海州和西凉的封锁,只要有一路援军抵达大兴的话,那大兴的困龙之局自然也就接了。

可秦军在西宁和显美的兵力都不算少,虽不知具体数量,但起码也有十万左右。

哪怕是有着十万援军的海州那边,在论钦陵率吐蕃军抵达后,也无法在短期内驱逐蒙恬,支援大兴。

再加上隋国现在已经倾尽所有,既无兵可调,也无力可借。

杨广思索了一夜,发现只有羌族那边还能得到助力,所以才决定颁布解羌令,利用羌人来消耗秦军。

何为解羌令?顾名思义,自然是解除对羌族的种种限制。

羌族被隋唐二国所灭后,由于羌人实在是野性难驯,所以无论是唐国,还是隋国,都对羌人制定了极为严苛的禁令,以此来管控羌人,比如:

羌人不能娶汉女,不能参加科举、不能从商、不得离开村落周边十里;

一人造反全家连坐;

以及未经允许不得参军等等禁令。

这些禁令都很苛刻,甚至带有侮辱性,但更多的还是为了管控羌人。

隋国军中是有羌人的,而且数量还不在少数,足足七八万人之多,都是灭羌过程中所收编的战俘。

但为了管控羌人,杨广还是制定了羌人未经允许不得参军的禁令,就是为了防止羌人士兵在隋军中的占比过重,从而在内部动摇隋国的统治。

可哪怕这么严苛的禁令,羌人反叛也从没停止过,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反叛的羌人确实也越来越少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那些禁令是有用的,羌人在习惯了之后,也逐渐在接受隋国的统治。

现在的羌人就好似一匹野性难驯的野马,经历唐隋两代驯马师数年的调教,如今也总算快要被隋国给驯服了。

可要是在这个时候推出解羌令,解开对羌人的禁令管制的话,就等于是给这匹快要被驯服的野马解开缰绳。

心似平原奔马,易放难收。

缰绳一旦解开,再想重新套上,那可就难了。

所以,解羌令一旦推出的话,隋国对海州多年的治理将一朝回到解放前,海州也将不为汉人所有,羌人将重新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这才是成公英、班固、李德林三人反对的主要原因。

在杨广看来,羌族是他灭的,他有权力决定怎么处置。

但在成公英、班固等人看来,灭羌并不是杨广和李世民两个人的功劳,而是先有汉羌百年战争,后有凉州三明、董卓、杨坚、李渊等人的作战,这才能让李世民和杨广彻底灭掉了羌族。

羌族祸害了西北百余年的,无数先人抛头颅洒热血,就连大汉帝国都被拖垮了,这才让你杨广解决掉了这个威胁。

可现在杨广却要让羌人再度复起,岂不让先人们都白白牺牲了?

身为凉州本土人的成公英、班固、李德林又岂能答应?

成公英等人的反对,并不能动摇杨广的决心,因为在他看来,海州和羌人就像快要熟,却还没熟透的桃子。

杨广现在连自身都难保,已经没时间等桃子成熟了,而大秦则是来摘桃子的。

未熟的桃子虽涩,但也能解渴,可他要是还不吃下去的话,那么就只会便宜了大秦。

杨广宁愿砍了这桃树,都不愿意便宜嬴昊,所以哪怕明知解羌令的隐患,也依旧决定要孤注一掷。

“诸位都不必在劝,解羌令一出,我军将立马多数六七万羌人大军,定能打破清军对大兴的封锁。

至于解羌令颁布之后会如何,那也要等打退了秦军再说,不打退秦军我大隋就没有以后了。”

杨广此言,也是高颎杨素等人的看法,毕竟在他们心中羌人就算有威胁,又哪有秦军的威胁大,一切当以先打退秦军为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