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令宜和十一娘分别坐在太师椅上,文姨娘立在十一娘的身后。</p>
新人来辞别父母。</p>
性情爽朗的邵仲然穿着一身红衣,不仅没有像一般的新郎官那样让人觉得不伦不类,反而更见飒爽。看得满屋的女眷都啧啧称赞。徐令宜一直有些沉重的表情也舒缓了不少。</p>
待徐令宜说了“往之女家,以顺为正,无忘肃恭”, 十一娘说了“必恭必戒,毋违舅姑之命”,文姨娘说了尔忱听于训言,毋作父母羞”的话之后,丝竹声响起,黄三奶奶扶着贞姐儿出了门……</p>
文姨娘泣不成声起来!</p>
* * * * * *</p>
送走了贞姐儿就到了谨哥儿的生辰。</p>
一大早,十一娘亲手做了什锦面请府里的人吃,算是帮谨哥儿过了三岁的生日。又过了十几天,送亲的人回来。徐嗣谕把一路上的情况和贞姐儿的婚礼排场讲给太夫人等人听。知道他们路途平安,贞姐儿的婚礼也十分顺利,太夫人微微叹了口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话没有说完,眼角已有了点水光。</p>
十一娘想到贞姐儿出嫁那天太夫人的伤心,忙劝老人家:“沧州不过三、四天的路程。您要是想贞姐儿,哪天写信让她回来玩几天就是了!”</p>
太夫人听了认真地思考了片刻,嘱咐十一娘:“她嫁得远,一月回门。我看,到时候让谕哥儿亲自去接一趟好了!”说得十分认真。</p>
徐嗣谕听了笑道:“我马上就要回乐安了。我看,就让大哥辛苦一趟接大妹妹回门吧?姜先生让我明年参加院试。还说我耽搁了很多的功课,让我就在乐安过年!”</p>
“这怎么能行!”太夫人立刻反对,“哪有在外面过年的道理。”</p>
徐嗣谕不像徐嗣谆。徐嗣谕没有时间——他不能顺利地通过院试就没有功名在身,没有功名不管是前程还是娶妻,都成了一个大问题。这才是当务应该解决的。纠结着这些根本没有太大的意义。</p>
二夫人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微笑地站在一旁。五夫人只好言不由衷的笑着劝太夫人:“谕哥儿的前程事大。这也是为了光耀徐家的门楣!”</p>
太夫人听了没再坚持,可心里还是不舒服。留了十一娘说话:“你跟老四说说看,劝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谕哥儿在外面过年!”</p>
十一娘也劝老人家:“谕哥儿年纪也不小了,连弟弟俭哥儿都娶了妻,他的婚事总不能就这样拖着吧!”又道,“侯爷一心谋划着谕哥儿的前程,他早些有了功名,也可以早些成家立业,您也就能快点抱上重孙了!”</p>
太夫人叹了口气,算是同意了徐嗣谕回安乐。但想到这都立冬了,又心痛徐嗣谕一路上餐风宿露,过年也不能团聚,私下喊了徐嗣谕过去,给了他一张一百两银子的银票让他收着:“……想吃点什么,穿点什么,或是笔墨纸砚,你自己大补小贴地先用着!”</p>
徐嗣谕谢了太夫人的赏赐,一出门,遇到了结香:“二夫人请二少爷过去,说有东西要交给您!”</p>
徐嗣谕匆匆去了二夫人那里。</p>
二夫人送给徐嗣谕的是几套前朝的殿试卷试:“虽然早了些,你可以看看这些卷子的行文。从上往下俯视,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p>
对徐嗣谕而已,这比金钱更重要。</p>
他小心翼翼地收了。</p>
回去收到十一娘送来的冬衣。</p>
“四夫人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让您安心在乐安读书,争取明年能顺利通过院试。”</p>
徐嗣谕去给十一娘道了谢,选了十月二十四的吉日启程去了安乐。</p>
到了十一月,太夫人派了徐嗣勤接贞姐儿回门。</p>
贞姐儿原来的娴静中有了几分潋艳。</p>
太夫人看着定下心来,细细地问起她嫁过去的情况。</p>
知道邵太太对贞姐儿很好,她嫁过去就让她帮着管理家里中馈,邵家的宗妇也十分看重她,家里有什么红白喜事遇见了都要和她打声招呼,慧姐儿和夫婿也带了女儿去看过她,太夫人微微颌首。</p>
欧阳家和邵家十月底交换了庚帖,太夫人虽然不担心邵家的态度,却担心邵太太会用欧阳家的女儿压贞姐儿,这样才能两边制衡。</p>
“那你要好好孝顺你婆婆才是。”</p>
贞姐儿连连点头:“祖母放心,我一定不会让徐家丢脸的!”</p>
太夫人笑容里有了几分满意,贞姐儿的目光却落在了十一娘的脸上,让十一娘心里“咯噔”一下!</p>
※</p>
姊妹们,求粉红票啊!</p>
谢谢大家,还请多多支持!</p>
PS:眼睛都睁不开了,先贴个草稿,明天再捉虫子了!</p>
(/11835/11835803/2495812.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