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嘛,能有什么背景,连个后台都没有,你不背锅谁背锅……</p>
若你是个进士文凭,那大家就是一伙的了,不管是老三届还是新三届,毕竟是一个贡院里杀出来的,大家都有共同语言,可以聊聊殿试里的那点事,日后出了问题,大家看在身份差不多的份上,会出手帮你一把,保你一下,彼此都是前程似锦,相互帮忙就是了。</p>
正因为举人不被整个官场所接受,属于被鄙视的一部分人,所以,许多举人宁愿考到胡子发白,也不愿意去候补官员,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知:</p>
举人当官,没啥前途啊……</p>
整个大明朝,从朱厚照这里向上数,抛开老朱时期停罢科举举荐上来的官员,再抛开朱老四造反时期弄过来的编制外人员,然后挨个点名,有几个举人出身的官员能站在朝堂之上说话的?</p>
不是说没有,而是寥寥。</p>
冒出来几个,也是异类中的异类,比如景泰元年的举人贾俊,这家伙没中式之后就去了国子监读书,后来“试职”监察御史,之后一路攀爬,二十余年之后,在弘治年间竟成了工部尚书,这也是明代举人拜尚书的第一人。</p>
这种例子极少,属于特殊情况。</p>
加上官场还有“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潜规则,更是没人提一嘴“非举人”如何的话。</p>
显然,这个时候若是去礼部报名,就等同于自己断绝了未来的官途,兴许日后几十年都只能在底层摸爬滚打,别想有什么晋升的好机会了。</p>
只是,正八品的官俸啊!</p>
管楫有些心动,现下正八品的月俸可不是六石五斗,而是十三石!折算下来,一个月六两多钱钞,有了这笔钱,在京师城外租个房屋,安顿下来不成问题,也能养家糊口,补贴下家用了。</p>
若继续回去再等三年,谁能保证三年之后自己能中式,谁能保证这三年时间日子会好过?</p>
家人难熬,日子难过!</p>
管楫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我不想再等一个三年了,既然这次没中式,那我打算去教习军士。”</p>
戴吉吃惊地看着管楫:“你可是咸宁大有希望的才子!”</p>
“什么大有希望,再这样下去,唯一大的,只有年纪。”</p>
管楫黯然叹了句,似乎想到什么,握着拳头道:“戴兄,从正德改中兴,从新马政到一条鞭法,从改俸禄到这新的判卷之法,我可以感觉得到,朝廷正在变,大明也在变!陛下正是用人之际,谁能说,教习军士就不能成一番大事?贾俊能以举人当尚书,我等就不能以举人为堂官了?”</p>
戴吉没想到管楫竟会如此选择,但还是表示尊重,并拱手离去。既然没中式,那就回家吧,京师米贵,少留一天能省不少钱……</p>
管楫沉思再三,也不准备等了,转身朝着礼部就去了,既然打算做了,那就做第一个,兴许还能引起皇帝的重视,博一个好印象。</p>
落榜者,中式者,悲喜不同。</p>
随着看过黄榜的人越来越多,离开的人也越来越多,茶楼中等待的唐寅、杨慎等人也决定下去看看,刚下楼,喻茂坚、毕济时便看到了邹守益,上前行礼:“邹会元,可喜可贺啊!”</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