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最后通牒(1 / 2)

此刻众人也不敢去抬头看天幕。纷纷低着头盯着自己的脚尖。</p>

这些内容可真是大逆不道。光是听旁白叙述。众人就已经汗流浃背。</p>

这些都是老朱自己的心思。偏偏被旁白一语道破。</p>

而文武百官们。哪怕是门儿清的人。此刻也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p>

这时候要敢拆穿老朱的把戏。那可是真的要掉脑袋了。毕竟老朱还愿意演一演。</p>

而且他们也知道。丞相这一制度。本就是在老朱喉咙里的一根刺。迟早是要拔掉的。</p>

这是什么时候拔?</p>

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眼下。天幕的出现。似乎不光将丞相制度的取消。</p>

这一根刺光明正大展现出来。也要将老朱的阴谋。功臣集团通通拉下马。</p>

这一决定。展现在众人面前。奈何他们只能装聋作哑。</p>

却听站在最前方的老朱哈哈大笑。</p>

“真是知我之心。”</p>

“俺老朱就是如此想的!”</p>

老朱颇为坦荡。他一点不担心文武百官知道这件事。</p>

如今所有权力紧握于手中。其他人即使知道又如何?</p>

老朱要他们生,他们就不会死!</p>

因此他也显得肆无忌惮。</p>

文武百官。却犹如锯嘴的葫芦。一声不吭。场面寂静极了。</p>

倒是朱标显得有些尴尬。他的确猜到了些许父皇的心思。</p>

但时此刻。却什么都说不出来。</p>

相对于残暴的父亲。朱标实在太过懦弱。</p>

即使他是一位仁君。也不是此刻能够反驳父亲。</p>

一片寂静之中。天上的天幕仍在继续。而众人却无心去听。</p>

李善长低着头。心中五味杂陈。未来的劫难。看来是躲不过去了。</p>

他能做的。就只有等帝王的屠刀落下。</p>

天幕:</p>

【朱元璋的预案里还说了。】</p>

【以后要设置五府六部】</p>

【督察司、通政司、大理寺等部门。】</p>

【大家各干各的活。】</p>

【只归皇帝管理。】</p>

【各种管理制度详尽妥当。】</p>

【才五天。】</p>

【胡惟庸死了才五天。】</p>

【朱元璋就详尽妥当了。】</p>

【说不出蓄谋已久鬼都不信。】</p>

【朱元璋想废除丞相制度。】</p>

【可不是一天两天了。】</p>

【在朱元璋看来。】</p>

【唐宋两代臣下结党乱国。】</p>

【那都是丞相制度的问题。】</p>

【如果权力都集中在皇帝自己手里。】</p>

【谁敢结党营私啊。好】</p>

【三国时期就更别提了。】</p>

【丞相是什么好词吗?】</p>

【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啊。】</p>

【朱元璋可没少努力。】</p>

【洪武16年,朱元璋就下令。】</p>

【天下臣民有事可以跨过中书省。】</p>

【直接和朕说。】</p>

【一个月后。】</p>

【朱元璋设置了通政司。】</p>

【专门负责把大臣的奏章直接带给朱元璋。】</p>

【第2年。】</p>

【朱元璋又下令禁止六部有事禀报中书省。】</p>

【可以直接和我说。】</p>

【按理说呀。】</p>

【如果胡惟庸够聪明。】</p>

【此刻看到朱元璋这么做。】</p>

【他就该收敛收敛,交权回家了。】</p>

【可他偏偏选择去实现刘伯温的预言。】</p>

【做了一只横冲直撞的猛牛。】</p>

【妄想能跟朱元璋掰掰腕子。】</p>

【胡惟庸到死的一刻。】</p>

【终于意识到。】</p>

【和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朱元璋比。】</p>

【他太嫩了。】</p>

【他的一切算计都在朱元璋的计算之内。】</p>

【他本就不属于功臣集团。】</p>

【本就无根无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