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会赶车就给二十贯(1 / 2)

牛魏尚会派人送到李家去的,这点李平安不用担心。</p>

到时候他用剩下的一头牛,驾着牛车,载着家人回去就可以了。</p>

他现在准备去城里买一些读书人的用具。</p>

李云这孩子读书还是相当刻苦的,虽然每天都要忙大量家里的活,但是不妨碍他秉烛夜读,这笔墨纸砚乃至灯油的消耗都不小。</p>

也就是现在老李家有钱了,搁在之前,可真的消耗不起。</p>

他当年读书的时候,一年消耗将近四五十贯钱,现在朝廷科举取士在岭南一带也推广开来了,一年一百贯钱都未必能打的住。</p>

先不说侍奉老师,需要束脩,逢年过年也送礼物,就单说买书,买笔墨纸砚,这个价格就不是一般的农门小户能顶得住的。</p>

古人说寒门,所谓的寒门,并不是说他们这种种地的老百姓。</p>

而是跟世族对立的庶族。</p>

世族的称呼非常广泛,比如说门第、衣冠、门阀、阀阅等等。</p>

人家过的是以家族为支撑,用门第为标准的日子。那真的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会打洞。</p>

而所谓的庶族,则指的是家庭跌落的世族,亦或是势力较低的地主阶层,但有个前提,就是家里出过当大官的,否则连寒门都称不上。</p>

寒门在朝堂上,都感慨,儒生无阀阅,所能不能任剧,故陋於选举,佚於朝庭。</p>

虽然寒门过得凄惨,但是起码人家家庭殷实,一般的消耗禁得起,不至于读个书,就让日子过不下去了。</p>

至于像是李平安这样的人家,他套用一个现代的词汇,那就是牛马家庭。搁他那个时代,都停止生育了。哪里会跟大康一样,每个家庭,都一堆娃娃。</p>

所以他愿意让家里的孩子读书,增长见识,但是并不认为他们科举可以改变命运,因为没有关系,你科举也考不上。</p>

考上了,你的名次也是别人的。</p>

至于地方衙门组织的一些官员的选拔,更是先有了位置,再有考试,跟你牛马没有关系,你就算是满腹经纶也没什么用。</p>

所以,公平这个东西,是一代人一代人的拼搏而造就的,现在的大康就是一坨屎。</p>

李平安带着李鲲、李鹏在一家书斋里转了转,不停地咋舌。</p>

他那个时候,就觉得读书很烧钱了,现在看书斋里的物品,才发觉,自己那个时候,大康开拓岭南才第二道,算是机会多,成本低的时候。</p>

如今到了李云他们这一代,只能做韭菜了。</p>

这县城里的正经笔墨纸砚,都贵得要死。</p>

李鲲在一边儿吸了一阵冷气之后,对弟弟说道,“老弟,哥哥我就说读书人都是蠢货吧,天底下当官的,满打满算就那么几个,可这一家书斋里来来往往买书的读书人,一会儿的功夫,就有上百人,他们最后的结果都是当不了官。”</p>

“还不如你跟着我好好习武,将来我当山大王,封你做二大王,不读书,该有的都有。”</p>

李平安听着创业欲望满满的李鲲跟弟弟说完,给了这小子后脑勺一巴掌。</p>

重新看向货架上的物品,贵,真贵,非常贵。</p>

一尊砚台,都要五贯钱,真当老百姓都是蠢货啊。</p>

李平安这边儿刚琢磨呢,就见一个浑身穿着补丁衣服的读书人,饿得走路都摇摆,掏出了一张钱票,买走了两尊砚台。</p>

李平安很想说,你有这钱,买点牛羊肉,补一补身体多好。</p>

但是看到那一双充满希望的眼睛,他终究是忍住了。</p>

罢了,罢了,再有钱也不能这么烧。</p>

李平安准备研究研究给李云自己做砚台了,甚至连纸张都准备自己搞。</p>

但是书这东西,还是必须得买回去的。</p>

前些日子,大张旗鼓地买书不合适,李家毕竟是个穷苦家庭,买多了容易被人怀疑。</p>

甚至没准儿他前脚买了书,后脚就有人偷偷报官去了。说老李家有来路不正的钱财。</p>

但是最近赚了很多钱,很多人家都知道老李家发财了,该花钱的时候,就不必那么犹豫了。</p>

书架的不多,大康现在刚开始盛行雕版印刷术,但是印刷的书籍以佛经为主,甚至书架上还有竹简,着实恐怖。</p>

至于其他的书籍,大多数都是书生们自己抄出来,拿出去卖的。</p>

抄书人这个职业绵延了很久,战国时期张仪、苏秦二人,都是好学的积极分子,穷的时候就卖头发过日子,后来还是吃不上饭,就光着头靠给人家抄书过日子。</p>

甚至于到了鲁迅先生的时候,还有个孔乙己抄书为业,窃书为生。</p>

不过李平安看了看,心中感慨,这些读书人也真没节操。</p>

现在的抄书价格,比自己读书的那时候,竟然贵了将近五成有余。</p>

比如说时下比较流行的一本叫做《大康新语》的小说,作者不知道从哪儿道听途说了一些朝堂上的决策的东西,便写了那么本书。</p>

读书人了解时政无门,就拿回来看。</p>

李平安瞅了瞅,单单是这本书,就有二十几个手抄版本,而且很多书从第一页开始,就有文字上的错误。</p>

李平安看的头发,一直翻到了比较靠前的基本,才发现了一本勉强他可以接受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