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一波三折(1 / 2)

李昊如约来到老地方。</p>

郑为公已经等在那里。</p>

他推门而入,郑为公抬头,笑着招呼他,“小李,来了?坐。”</p>

李昊微微一笑,坐下后开门见山,“郑会长,这次您特意安排的企业,是哪一家?”</p>

郑为公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茶:“别急,听我慢慢说。这家公司,你应该会很感兴趣。”</p>

“哦?”李昊挑了挑眉,眼里带着一丝好奇。</p>

郑为公放下茶杯,缓缓开口,“一家做芯片硬件研发的公司。他们在量子计算方向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而且和你之前招揽的王震团队,正好形成互补的趋势。”</p>

李昊听到这,眼里闪过一抹惊讶,“芯片硬件?和王震团队互补?这么说,他们专注于落地成品?”</p>

郑为公点点头,“没错。王震那边是设计,这边可以提供生产技术支持。两者配合得好,可以大幅提升效率,甚至完全掌握从设计到成品的全链条。”</p>

李昊心里震动。</p>

这样的企业,放在任何时候,都是稀缺资源。</p>

更别说在芯片领域,这种公司往往靠研发经费和政策扶持,根本不需要出售股权。</p>

“郑会长,您确定他们愿意合作?”李昊皱眉问道,语气中带着不解,“这种公司按理说不缺钱,也没必要引入外部资本。”</p>

郑为公笑了,“你的疑惑很正常。他们的确不缺钱,但他们缺一样东西——战略合作伙伴。”</p>

“什么意思?”</p>

郑为公稍微压低了声音,语气变得认真:“他们的技术虽然顶尖,但落地能力有些不足。硬件能造出来,但市场化的能力不强。简单来说,他们缺少能帮他们打通市场的企业。”</p>

李昊点点头,若有所思,“所以,您觉得我们诺亚可以弥补这个短板?”</p>

“是的。”郑为公直言不讳,“你手里有资本、有渠道,更重要的是,你刚刚吸收了王震团队,这正是对方所看重的。你们两个团队配合起来,完全可以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p>

李昊沉默了。</p>

他在心里飞快地盘算。</p>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但问题也不少。</p>

“郑会长,这家公司的背景复杂吗?会不会存在一些隐患?”他试探着问道。</p>

“背景很干净。”郑为公淡淡一笑,“他们的创始团队都是技术出身,学术背景深厚,没什么花花肠子。只不过,他们团队内部对是否引入外部资本还有分歧,你需要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p>

“分歧?”李昊敏锐地抓住了关键词。</p>

“没错。”郑为公点点头,“创始人是技术流,他更倾向于维持独立性,但有些高管希望借助外力快速扩张。所以,这也是他们愿意见你的原因之一。他们需要有人能说服创始人。”</p>

李昊微微一笑,“原来如此。这么说,我还有点挑战了?”</p>

“你小子,挑战不是你的强项吗?”郑为公也笑了,“我只能帮你引荐,接下来的事情,就看你的本事了。”</p>

从会所出来,李昊的脑子飞速运转。</p>

这家芯片硬件公司无疑是块肥肉,但啃下来绝非易事。</p>

他迅速联系徐磊,把郑为公提到的公司资料发了过去:“老徐,帮我查一下这家公司,重点是创始人和核心团队的背景。”</p>

“明白。”徐磊的回答干脆利落,“给我两个小时。”</p>

两个小时后,徐磊把资料发了过来。</p>

“核心团队背景干净,但创始人有些顽固。”徐磊在电话里补充道,“他似乎不太喜欢外部资本介入,之前拒绝过几家大机构。”</p>

李昊看着屏幕上的资料,说道:“既然这样,咱们就要在技术层面入手,让他看到合作的必要性。”</p>

“那王震呢?”徐磊问,“要不要让他出面?”</p>

李昊思索了一下,点头,“对,让王震准备好一套方案,证明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实际价值。”</p>

第二天,李昊带着团队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p>

他亲自拟定了一份合作框架草案,突出双方的互补优势,并附上了王震团队的一份技术报告,详述如何将两家的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p>

“我们不是简单的资本介入,而是技术合作。”李昊在团队会议上强调,“这一点一定要让对方明白。”</p>

……</p>

说干就干。</p>

李昊迅速整理了目前的资料,拜访了这家芯片硬件公司。</p>

对方负责人正坐在沙发上,表情严肃。</p>

“李总,你好。”对方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探究的意味。</p>

“您好。”李昊微微一笑,伸出手,“感谢您愿意抽出时间见我一面。”</p>

对方和他握了握手,随即示意他坐下,“说实话,今天能见您,完全是看在郑会长的面子上。他为您说了不少好话。”</p>

李昊笑了笑,“郑会长是长辈,对我们年轻人多有提携。他的推荐,我很感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