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心里那个恨呐,张嘴就要怼回去,将要开口时她想起郁知秋跟她说的话。</p>
郁知秋说,她是个嘴比脑子快的人,以后说话前先闭上嘴用脑子思考几息,过过脑子再张嘴。</p>
就这么一顿,本来要骂李氏的王氏忽地改了主意。</p>
她收起满眼勃勃怒意,对李氏歉意道:“弟妹呀,今年你就包容包容。大虎眼看要说媳妇了,二虎还小呢,等他到这个年纪娘会记在心上的。”</p>
“我记得二虎去年做了件新棉衣,你说有点大,先收起来了,今年二虎长高了,应该穿着刚合适,回头你把那件棉衣拿出来拍拍晒晒,二虎过年也穿新的。”</p>
经王氏一提醒,张氏也想起来了,要不是老大媳妇提起来,她都没想起来这事。</p>
去年她买了棉花本想给老伴做件棉衣,结果女儿女婿给他们老两口一人做了一件送来。</p>
那棉花最后被老二媳妇要去了,说给二虎做冬衣,给自家孙子用,她没什么舍不得的,给了足足的棉花。</p>
“听你大嫂的,把去年那件拿出来给二虎穿,孩子长得快,一月一个样,今年不穿,明年该小了。”张氏一锤定音。</p>
李氏脸色青了又白,被堵得说不出话,那件棉衣她都送给大侄子了,让她去哪里再拿一件一样的。</p>
当初做那件衣裳时,她故意做得大了点,为的就是拿去送给大侄子穿。</p>
她都想好了,就说衣裳太大先放一放,过个一两年谁还记得。</p>
看婆婆的样子的确是忘了,偏偏她的好大嫂要说出来提醒婆婆。</p>
大嫂对二房一直没安好心,她就是故意给自己难堪。</p>
王氏瞧着李氏青白的脸色,心里那叫一个畅快,指着张氏手里的衣裳夸赞:“娘,你老人家改得可真好,跟没有针脚似的。”</p>
李氏暗地里瞪了王氏一眼,以前只知道管闲事的人也学会拍马屁了,呸,不要脸的马屁精。</p>
村里那些人现在老夸她大嫂仗义,跨她性子好,以前这些人可不是这样说的。</p>
以前这些人在背后说她大嫂是长舌妇,是惹事精,走哪里吵哪里,村里人没几个爱和她沾边的。</p>
是从什么时候有变化的呢?</p>
好像是刘家那件事之后开始的,出了刘家的事后,婆婆时常夸大嫂,连带着家里其他人也跟着夸。</p>
刘家人也真是,自己家的丑事不瞒着点,偏要闹得沸沸扬扬,也不闲丢人。</p>
听说刘家那个老寡妇在镇上摆摊卖吃食,生意还不错,她两个儿子也在收鸡蛋去卖。</p>
村里人也是傻,收鸡蛋这么简单的事自己做多好,偏让两个毛头小子挣钱。</p>
李氏想着想着眼睛亮了亮,对啊,她怎么没想到这点,收鸡蛋多简单啊,刘家两个小子能挣钱,她也能挣啊。</p>
李氏一时想入了神,没注意到张氏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她眼里的怨恨和算计都被张氏看在眼里。</p>
张氏心里一沉,这个老二媳妇又在打什么鬼主意。</p>
一个家住着,她又不瞎,哪能不知道自家两个儿媳妇暗自较劲的事。</p>
较劲也没事,谁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妯娌间爱比较很正常,只要不过分,她只当不知道。</p>
从前还好,两人背后说几句小话也就算了,近来不知怎么的,老二媳妇越来越不象话,在外头也不知道维护自家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