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一场好戏(1 / 2)

大唐技师 扬镳 2058 字 2022-09-09

并不是所有人,都乐见大唐与西突厥的结盟。因为无论是大唐还是西突厥,在西域的小国眼中,都是‘掠食者’一般的存在,只有这两大‘掠食者’互相敌对,他们才有空间,若这两个大掠食者联起手来,他们的存活空间就会进一步的压缩。

可,面对两大国联合的局面,身为小国的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毕竟,实力才是话语权的根基,没有实力,就算说了话,也没有人会在乎。

不少使者为此饮酒消愁,定襄酿酒坊的酒,每天供不应求,刚刚挂出来,就被一抢而光了。

有道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使节们绝望之际,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发现,有那么一伙人,在与其他的使节联系。这些人鬼鬼祟祟,似有大事所谋。人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的,而且大家都是西域的小国,互相之间谁还没几个朋友,消息是瞒不住的。这么一串联,事情就漏了馅儿了。

原来有人在串联各小国,说得也是非常有道理。如今的西域,大唐与突厥联盟了,那咱们这些小国,为何不能联盟呢?虽然大家的实力都很薄弱,单打独斗全然不是对手,但若联起手来呢?西域那么大,即便是西突厥,也不能照顾到丝绸之路的每一个地方,但是西域星罗棋布的小国,却占据着地利的优势。大家联合起来,不管是西突厥还是大唐,都不能够小看。

这话其实是有点牵强的,小国毕竟是小国,像焉耆、龟兹这样的国家,全国加起来都不到两万人,能打仗的也就几千人,无论是大唐还是西突厥,如果下定决心想灭了,它们是绝对抵挡不了的。

但人性就是这样,他们不会去深究,自己到底打得过还是打不过,实力到底是有多少。他们只会想‘团结力量大’,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就一定能够成事。

在各方‘共同的朋友’撺掇下,终于西域三十二国的使者,达成了一个共识。西域诸国在丝绸之路这条商道上面,必须得有位置,必须得有面子。他们共同起草了一份‘奏疏’,用汉文和突厥文,分别上奏唐朝和突厥,要求两国准许西域诸国合盟,就像大唐和突厥一样,合盟之后,丝绸之路上的事务,他们也要参与。

话说得很客气,但实则就是想分一块蛋糕。若这事儿在会盟仪式之后发生,两国都不会当回事,虽然奏疏是一起写的,但毕竟这个‘盟’里头有三十二个国家,肯定不可能是一条心,随便使用一点手段,也就不了了之了。但这件事在会盟之前发生,就让两国有点措手不及了。这就像是俩家结婚办喜事,谁都想顺顺遂遂的,若是结婚那天,有个人高喊‘我不同意’,即便最后不影响结婚,也是把婚事给搅闹了。

泥孰已经上表内附,而且会盟是在大唐境内,定襄所举办,这件事自然踢皮球回到了唐朝这边做最终的决断。而李世民已经有旨意,这边的事情,皆从李牧,故此最终,还是让李牧来决断了。

李牧看着手里这份奏疏,唉声叹气,道:“可恶啊,可恶,明天就是会盟之日了,这些人想做什么?真是气死我了,思文,传本侯的令,告诉突厥那边,会盟暂且搁置,大唐与突厥各出兵三万,合为一处,先把西域荡平了再说。省得这些不开眼的东西,聒噪得让人心烦1

李思文早就得了李牧的授意,听到此言,还没等李绩和侯君集说话,便一下扑到李牧的脚边,抱住他的大腿哭嚎道:“大哥,您冷静啊,三思啊!切不可再造杀孽了啊!杀人,不能解决问题,大唐,也不是以杀戮治理国家,陛下被各族尊为天可汗,那是陛下之仁慈所致,当以德服人,既然诸国使节有这样的要求,必然是有他们的道理,大哥何不召见几个人,问一问他们心中所想,在做定夺也不迟埃”

“这个——”

“大哥!看在兄弟的面上,就召见问问吧,我跟他们中的一些人打过交道,他们真的都是善良的百姓,仰慕大唐已久,绝不敢肆意而行啊,这次事情,必事出有因1

李牧做作地叹气,道:“罢了,谁让你是我的兄弟,我就看在你的面上,见几个吧。你去找来几个会说汉话的,我听不懂他们的鸟语。”

“好1李思文面露喜色,转身出去,李绩和侯君集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意思:就知道这小子没憋好屁,看,这就来了。

李思文出了府衙,门口已经被各国的使者围堵了。昨天晚上,在‘有心人’的点拨下,这些没头苍蝇似的使节们,终于开了窍,找到了李思文,七拼八凑了一份‘重礼’,想让李思文帮忙在李牧面前说点好话。

见李思文从衙门出来,面带喜色,各位使节心里也松了口气,看这样子,应该是成了。不禁在心里头感谢昨天给出主意的那个朋友,要不是经他的点拨,哪能想到给这个定襄县子送礼呢?同时也都在心里头记住了,跟唐人办事儿,得疏通关系,这关系么,自然是越近越好的。

“诸位,幸不辱命。”李思文一抱拳,道:“你们可是不知道,刚刚有多凶险啊!我大哥看到你们的奏疏,认定你们这些人是要阻碍两国会盟的大事,非常生气。你们猜,他要怎么着?”

“侯爷想怎么做?”

“他说,要通知突厥那边,暂停会盟之事,由大唐出兵三万,突厥出兵三万,先把你们这些小国灭了再说1

“这可如何是好?”/“侯爷怎能这样办事?”/“我偏偏不信他敢,大唐皇帝陛下不管他么?”

使节们顿时炸了锅了,这时,焉耆使节站出来做了‘讲解员’,道:“诸位,静一静,听我说1

“你说什么?你知道?”

“我当然知道,不要忘了,突厥大可汗可是在我们焉耆避难一年有余,我自然知道一些你们不知道的消息。”

“那你说1

“你们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位逐鹿侯,你可知道他是什么人物?别的不说,就说现在衙门里头的两位大将军,那可都大唐的国公,不还是要听他的调遣?一个军侯,压在国公的头上,靠的是什么?你们知道么?”

焉耆使者神神秘秘道:“因为他有皇帝的尚方宝剑,有了这把宝剑,就如同大唐皇帝亲临,有先斩后奏,生杀予夺之权!此地距离长安七千里,就算大唐皇帝不想出兵灭掉咱们,只要他想,他就说了算。等消息传到长安,什么都晚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