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丰泽园
丰泽园,京城最有名气的鲁菜馆子,易青当初学艺也是鲁菜系,不过和丰泽园不是一个派系,易青的祖师爷和丰泽园好像还有点儿龌龊。
易青跟着冯晓钢进了包间,一眼就瞧见了主位上那个敦实的青年,比前世在新闻上看到的那张脸要年轻的多,可同样掩饰不住的张扬。
对方也看着易青,突然皱眉“我怎么瞧着这么眼熟呢?”
听王硕这么一说,易青也被勾起了前身的记忆,他倒是第一次见着王硕,可好像他的前身和王硕有些瓜葛
卧槽!
易青想起来了,原主的确和王硕认识,不但认识,还曾在什刹海查过架。
其实算起来,易青也是大院出身,他老爹老妈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干部,建国后都在部位工作,不过当初分配住房的时候,因为老爹老妈发扬风格,没要单位分配的房子,住到了自家的四合院,这才从大院搬出来。
在那个特殊年代,大院子弟和平民子弟这两个不同出身的阶层,也被人为的分成了两个派系,彼此互相瞧不上眼,大院子弟嫌平民子弟土,平民子弟腻歪大院子弟爱装。
按说易青这介乎于两个派系中间的身份,本来应该起到一个居中调和作用的,可是他偏偏不按常理出牌,毕竟从小就在胡同长大,相较于同样出身的族群,他更愿意亲近那些生活在一起的小伙伴。
走过他们那个时代的人都有着相同的经历,套用王硕里的一句话“在那个时代,学生都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在易青的记忆里,好像从小学开始,原主就没正经上过几天课,家里的大人忙着工作,或者忙着各种学习,根本就顾不上他。
一开始易青也是个挺老实的孩子,可架不住身边熊玩意儿多,一来二去的,易青身体里熊的本质自然而然的就给开发出来了。
一起偷幼儿园里的向日葵,一起站在楼上朝过路人身上吐痰玩,这种事易青和他的小伙伴倒是没怎么干过,打架斗殴却是家常便饭。
好像那个时候的人都挺疯的,易青记得他们第一次打架,是因为有人抢了他们这边一个男孩儿的帽子,这在当时似乎非常流行,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可面子重要啊。
尤其是全北京的年轻人都忙着拔份儿的时候,他们这边有人的帽子被抢了,这要是连个屁都不放,还不被人当成怂包蛋给欺负死啊。
于是乎两边人约好了地方,就在什刹海那边喳上了,易青当时第一次打架,一开始还害怕,可被人一拳头砸脑袋上之后,立刻就兽血沸腾了,揪住了一小子的脑袋就往冰面上磕,幸好那个时候他人小力气不大,要是放现在,被他打的那孩子估计直接就往生了。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随着打的架越来越多,易青的名气也越来越大,逐渐突破了西城区,有往宣武那边扩散的趋势。
可到底打架不能总是他占便宜,也有吃亏的时候,挨上两拳头,身子骨也疼,于是他就瞄上了同一条胡同里,据说解放前曾在天桥撂地,打把势卖艺的胡子爷。
那时候好像正赶上破四旧,也不知道谁那么缺德,撂过地的胡子爷也被举报给扫进了故纸堆,街道工厂的工作没了,只能扫大街糊口,易青就经常偷家里吃的给他送过去,一来二去的俩人还成了忘年交。
本来易青也没指望能从胡子爷身上学到多高明的本事,可谁知道人家是真人不露相,一手八卦掌、燕青拳练得如火纯情,当时老人正心灰意冷,觉得一身本事没人传授呢,结果易青就撞上门了,当然也不排除吃人嘴短的缘故,总之是把一身的本事都交给易青了。
有了功夫傍身,易青更加肆无忌惮,很快就成了西城区顽主堆里拔头份儿的,如果不是国家瞧着局势不对,果断出击,刹住了那个特殊时期的闸,照着易青这么混下去,总有一天是吃枪子的料。
最疯的那几年,易青甚至以欺负大院子弟为最大乐趣,别看他那个时候年纪最小,可打架最狠,现在还珍藏在他家的一摞军帽,一柜子将校尼大衣,都是那个时候的战利品。
王硕那个时候也是大院子弟里比较拔份儿的一个,因此没少和易青他们查架,不过因为彼此的父母都是一个系统的,没有闹得太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