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问现在说的包拯,就是公案书中最基本也最常见的清官名称。
虽然各方面都设定得很好,有理有据,逻辑清晰,但并不算精彩,也无甚独特之处,张舟道人自然不会做什么评价。
苏问也没有停留太久“包公秉性,满朝皆知,仁宗皇帝见此,也赶忙出声询问包卿何故要往陈州?
包拯答道启禀陛下,今日开封府有人捶鼓鸣冤,乃是陈州人士,不惜性命,远赴千里,来到这天子脚下,开封府前,告说陈州灾情愈演愈烈,赈济三月不仅未能解百姓疾苦,反叫百姓受难,因而臣请皇命下旨,往陈州勘察灾情赈银!”
听此,张舟道士又在台下笑了起来“还好这包拯是在大宋,不然这一出就够他脑袋掉八回了,就算上边那位不杀他,周边那帮也会要他死的!”
“……”
张舟道士这话,苏问实不好接,只能无视,继续说道“仁宗皇帝深知包拯秉性,定不会无的放矢,当下问道“包卿如此说,可是那陈州灾情有变?
包拯回道“案情不明,尚不可知,因此微臣欲亲往陈州,望请陛下恩准!
仁宗圣明,知晓此事关系重大,包拯无凭无据也不敢妄言,因此才请旨往陈州勘调灾情,此等忠君体国之心,自不可冷言辜负,当即道“如此,朕便准包卿之请,往陈州勘调灾情,不知包卿还有何求?”
君臣知心,话中有意,包拯当即捧出一折“陛下,陈州赈灾之事,错综复杂,牵扯甚多,臣请陛下赐御札三道,便宜行事之权。”
说到这里,苏问停下了话语,望向台下三人,轻笑问道“诸位可知这御札是何物?”
张舟道士似乎捧哏上了瘾,当即回道“御札嘛,皇帝手书,这包拯是要拿三道圣旨,呵,便是给他三道圣旨,得那便宜行事之权又如何,一州糜烂,还能上下欺瞒,这等通天的本事,是一般人能有的吗,莫说三道圣旨,就是给他十道圣旨,怕也无用!”
“……”
苏问在台上一阵无语。
他突然发现,有一个太懂的观众捧哏,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
因为他……太懂了。
所以,苏问只能将他后边的话无视,继续说道“不错,所谓御札,便是皇帝手书,包拯将手中折本奉上,仁宗当面打开,看罢沉声,许久不言。”
“为何不言?”
“无人知晓!”
“这般片刻之后,仁宗才将折本合起,交给身边太监,说道“拟旨,命御史台中丞,开封府府尹,龙图阁大学士包拯,前往陈州稽查放赈之事,赐御札三道以作权柄,可便宜行事!”
讲到这里,苏问神秘一笑,若有所指的说道“那太监接过折本,退下朝堂,前去拟旨,片刻之后归来,眼中竟带着几分惊骇之色,将手中圣旨拿至仁宗面前请天子御览。
仁宗看过圣旨,满意点头,取来天子印章,玉玺盖下,全了手续,正了名目之后,才命太监交给殿下候命的包拯,笑道“包卿,莫要让朕失望啊!”
包拯接过圣旨,打开一看,眼中也有几分笑意浮现,但面上还是不动生死,只跪地谢恩“包拯领旨,谢主隆恩!”
“嗯!”
听到这里,台下也觉察到了不对,张舟道士第一个出声“那圣旨有什么玄机?”
苏问一笑,不去理他“包拯请了圣旨,下了朝会,便往开封府筹备,三日之后,车架启程,陈州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