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六章 润物无声 中(2 / 2)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师 2498 字 2022-09-26

但这些以工场手工业者为主的贫户,却表现的 十分死硬,不仅自己不卖,还放出话来,谁要是敢背叛了邻居们,便是要毁掉他们家园的敌人!

有几家抵不住诱惑,偷偷卖掉了房子,但当天夜里,男主人便被打得半死,卖房得来的钱财被抢走,家里的东西也被砸得稀烂。效果立竿见影,再没人敢私下与外人交易了。

大户们又试图通过工场,对那些带头闹事的人们施压,谁成想,却引来了罢工,机工们直接不干了,回家看着他们的房子去了……按照苏州的地价,哪怕是一间没有院的小屋子,也要这些机工们,不吃不嘻干上一百年,孰轻孰重,大家都很清楚。

这下大户们彻底没招了,只能老老实实坐下来谈,但一问对方的条件又毛了 一一要么在新址上为居民们建造合适的住房,使他们可以在改造完成后回迁;要么,以苏州城本月的房价购买他们的房契,否则一切免谈。

但这两 个条件显然是不被接受的,难道我们大户费心劳财,就为了给你们这些穷鬼改造居住条件?而且真要让你们回迁了,这可又变成棚户区了,谁会买我们的房子?

均价收购也不现实,那样光收购款,就至少出预算十倍,再加上开所需的资金,还有杂七杂八的花销,怎么可能赚得回来?这样的买卖谁也不会做。

谈判陷入了僵局,但对双方来说,心情可就戬然不同了。对于居民们,拖就拖呗,又没啥损失,可大户们就惨了,他们已经投进去 一百多万两银子,这些谶可是管汇联号借贷的,每天都是好几千两的利息;而且开项目受阻,直接反映在他们的债券销售商,新债券无人问津,已经售出的也被买家挂牌,却无人敢于接手,结果价格一跃再跌,不仅使他们的 融资几乎破产,信誉更是遭受严重打击 !

人无信不立,信誉对大明朝的缙绅来说,就是名誉,是头等大事。对方也正是看清了这点,才有悖无恐,绝不松口。日子一天天过去,大户们的心情愈焦灼,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棚户区的好几处地方,突然燃起了大火,如果不是归有光始终紧绷着心弦,命捕盗官差日夜巡逻,并令救火官差在望火楼上轮流更替,昼夜值班,后朵-不堪设想。

但万幸兵年早早现了火警,敲响了警钟。苏州城的官吏兵卒在第一时间赶 到火场……这还要感谢沈就的考核法,始终令苏州的官吏们保持着 高度的责任心,无需知府大人再作安排,循着平日演练的预案,各部便可配合密切,有的警戒弹压,维持秩序,有的救护,安置受伤居民,有的抢救财产……当然更多的兵卒,推着水龙跟大火作战。

这时候水乡 的好处显示出来,就进便可从河里汲水,保证所有的水龙都尽情射,老百姓也从河里打水灭火,在军民的配合下,总算止住了火势,到天明时渐渐扑灭了大火。

不过饶是如此,也有三分之一的房屋被晓为平地,三十多人被烧死,二百多 人被烧伤。

陡遭大难的居民们愤怒了,虽然没有证据,但他们坚信这把火是大户们为 了达到收购地皮放出来的;愤怒的人群冲进了位于十全街上的新苏商号,把店面砸了个稀巴烂,还打伤了掌柜的和十几个伙计。

到这时,归有 光才知道,原来大人并不走过虑了,在绝对的利益面前,人格会被扭曲,甚至失去理智,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看清形势后,他反而冷静下来,一面请示沈就如何处理,一面安抚愤怒的民众,同时保证五天之内破案。

兔子急了还要人,何况归有光比兔子厉害多了,他下令逮捕那日在棚户区巡夜的官兵,严加拷问之下终于得知,是有人收买他们故意露出破绽的,然后顺藤摸瓜、一路,异常迅得出的结论是一一 陆绩的余党为了报复苏州,挑拨大户与居民的关系,才放了这把火。

而且人证物证俱全,抓获的纵火者也亲口承认 了,让居民们无法不相信。

这时归有光趁机出面说和,把双方主事的叫到一起,对大户们说,虽然火不是你们放的,但确实因你们而起,所以遭灾的百姓你们要负责,死去的人也要抚恤。

又训斥 那些居民代表道:“你们也有责任啊,若不是贪心不足,鼻■人所难,又怎会给坏人可乘之机呢?”说着拍出一摞供词,都是他们破门而入,殴打跟大户妥协的居民,抢劫住户甚至还有一起强*奸的证据,道:“甭管这件事如何,这个账本官是一定会跟你们算硌。”

魁们被唬住了,跪在地上求饶,归有光也松口道:“劝居民们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要再闹了,本官便既往不咎。”几人唯唯诺诺的应下。

谈判艰难的重新开启,虽然双方都做了让步,但分歧依然很大,差距还是难以弥合。就在归有光无计可施的时候,沈就的命令到了,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补偿款按大户们可接受的最高限,但同时由新苏商号出资,在未来的新城区,建立一所面向普通百姓的工学院,聘请各行业资深的老师傅,传授白丁们职业技能。

这并不是临时起意的,其实沈就早就想成立这么所学校,这次恰逢其会,便趁机拿出来罢了。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展,一些支柱行业蓬勃展,东南大户几乎尽数开设工场,对方业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师徒相授方式,愈显得效率低下,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贫民涌入城市,但因为无一技傍身,只能从事最初级的体力劳动,这样的收入在城市里养家糊口都很困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在织布工场中,只从事搬运、挑水、踏车的小工,每日只有二分银子,而熟练的织工或者缎工,每日却可以拿到一钱以上;在冶铁工场中,扇风、看火的收入,更是只有上料、炼铸的十分之一,差距十分惊人。

市场的参与双方都有需求,这个技校便有了存在的必要,再就看人家想不想要了 一一通过对各行业的问卷调查,并不是所有行业都有这方面需求,那些私人作坊生产为主的传统行业中,几乎找不到支持者,也不难理解,在这种相对市场狭小的行业里,教会了徒弟、确实会饿死师傅。所以虽然白丁们很希望学到这些行业的技术,但并不具备开课的条件。

而真正需要这种方式的,还是那些受益于海外贸易,而蓬勃展的行业,如造船、棉纺,丝织,浆菜等行业,以及因此而受益的冶金、工具制造等数个行业。

但也不是所有市场广阔的行业是如此,如种茶、造纸、制瓷业,便对这种技校不感冒……

一定还有一章……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