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四章 议定(2 / 2)

苏厨 二子从周 1264 字 2022-09-27

赵顼下诏:“近降相州吏人,于法寺请求失入死罪刑名事,缘开封府刑狱,与法寺日有相干,深恐上下忌疑,不尽情推劾,致奸贼之吏得以幸免。宜移送御史台。”

于是这个案子再次升级,这次从一个关于司法公正的案子,升级成了“诏案”。

御史台狱,是重大案件的审讯机构,也是宋代诏狱的常设机构。

宋代设立诏狱或案件移送诏狱审讯,通常都是大案要案,或者事涉官员。都会由皇帝批复颁诏,最终结果,皇帝直接负责。

案件至此,成了皇帝挂号,亲自督办的天字大案。

然而御史台审讯了十多天,案犯供状与开封府狱审讯的结果相同。于是次相王珪奏请神宗,令蔡确参与,共同审讯。

如果当时吴充在场,这个提议必然会被否掉,好巧不巧,那天吴充“正好”身体不适,没来上班。

于是这个提议在中书通过,赵顼也同意,蔡确成了这个案子的主审官员。

赵顼诏,“与御史同鞫”。

蔡确于是派大理寺丞刘仲弓把前面判案的法官窦平、周孝恭等一干人等统统抓了起来。

宋朝是对文官相当客气的朝代,刑不上士大夫。文官只要不是谋反弃城,基本上没有被杀头的。

犯事了抓起来也是以礼相待,也不轻易上刑,所以这些人在开封府和御史台,还是有几分体面的。

御史台审了十多天,还是拿不到想要的口供。

直到改由蔡确主审此事之后,事情才发生了重大变化。

蔡确可根本不管这些,有的是办法整死你们。

……

赵顼也没有想到,吴充会挑在这时,对御史台表达不满。

参知政事元绛赶紧出列:“陛下,台谏者,天子耳目之臣,有风闻奏事之权,规主上之过失,举朝政之疵谬,指群臣之奸党,陈下民之疾苦。言有可用,不以人微而废言;令或未便,不为已行而惮改。”

“即便所闻不实,每每尚优容之,此祖宗凯广言路之虑也。”

“然台谏之臣,当秉节持中,公心直意,不能预设局面而构求之。”

“以往台谏之臣,要之骨鲠,弹劾不必权贵。今日台谏之横,则以弹劾要员为荣,以掰倒重臣为功。”

“不是应该但问有没有合纠之偏,而不问其位之高下;但问有没有失当之举,而不问其倾向立场吗?否则,台谏岂不是成了党争倾轧的工具了?”

“台谏之重,须端正之臣禀掌,惟请陛下熟思之。”

赵顼大约是明白朝臣们的怨气了,赶紧将话题掰回来:“元爱卿持重之语,我知道了。不过今日但议交趾事务。那我们先定个调,就是交趾路众臣此举,乃是护航途中突遇敌情,众将激节抗虏,克竟全功,理当论次封赏。然诸路边臣,不可举效,且以安静为务?”

群臣拱手:“陛下圣明。”

赵顼点头:“如此诸人功绩封赏,中书下去拟定,不过苏油之前在两浙路组织海贸,直到年前方才见功,一直未赏,其后抚访真腊,拓域湄州,包括发现南宋洲,诸般功劳,久未犒酬,此非朝廷慰恤功臣之意。”

“如今与王韶同为观文殿学士,据李舜举奏报,军政之间,或有抵牾争吵,就给他加一大字,擢保和殿大学士,节制王韶,以示祖宗以文御武之道!”

大宋的大学士,只有观文殿大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和保和殿大学士,

观文殿大学士,那是从二品,首相退休才能用。

而保和殿大学士,如今是正三品。

之前苏油的观文殿学士则是从三品,一个大字,升了一阶。

其实苏油的太子少保职官,早都是从二品了,开国郡公,更是正二品,不过殿学士这条路子,比前两者尤加清贵,这个可是朝野声望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