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王金菊和冯文(1 / 2)

市里,王金菊的日子依旧,她负责的那个店,以所处的地段来说,业绩挺好,有时甚至还会比商业区的那家店的销售还高一些。风雨首发】

这和她当初主动跟冯一平夸了口有关系,她觉得只靠在店里说几句客气话还远远不够,有时这样的客气,甚至会拉开和那些老主顾的关系,所以她休息的时候,也会去周围的小区里走一走,混个脸熟,和那些固定的和潜在的固定客户拉拉家常,处处关系。

店里有促销的时候,她也会拿着那些彩页去小区里,给那些退休的老爷子老婆婆,和在家的主妇推荐,她这个度把握的很好,不是生硬的推销,而是站在为对方考虑的角度上,现在周围的不少人都接受了她这个小姑娘。

所以这样的结果也正常,但凡把工作真的当成自己的事来做,那取得好业绩的可能性很大。

虽然黄静萍去了首都,她休息时少了一个可以说话的闺蜜,但是这也没关系,她现在和冯文发展的挺好,蜜里调油一般,每到休息天总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

只是两个人都是住集体宿舍,也不能奢侈到每次都去开房,好多事很不方便,冯文已经打算接下来租个房子。

闲聊的时候,受过培训,接触了一些新鲜专业词语的冯文抱着她说,“我们的中期计划是,多存些钱,然后按一平鼓吹的,也在城里买套房子,让我们的孩子,也成为城里人,你看好不好?”

有责任心的男人这时散发的气场很吸引人,“我听你的,”王金菊不顾天热,抱紧了眼前的这个男人。

“嘿嘿,他们吃完晚饭后还要去江边散步纳凉,还有时间。”

王金菊白了他一眼,“你不嫌热啊!”

“不热,哪里会热,”冯文这时是个坚定的行动派。已经动作起来。

…………

如不出意外,他们俩将会顺利的结合在一起,这也算是改革带给他们这一代人的福利吧。

在几年前,大家都没有到城市里讨生活的机会,只能拿着祖辈传下来的农具。赶着牛挑着担子上山下地,到了适婚的年龄,或者是有亲戚或相熟的人,有合适的人选,主动帮他介绍,或者是父母托媒人在周边村子里帮他物色一个,长辈们帮着把把关,两个年轻人也能见几面,深交是没机会,只能有个大概的了解。觉得还行,然后三礼六聘正式娶过门。

几年后,轮到冯文他们这一辈时不一样,不管是少男还是少女,虽然没有继续读书深造的机会,但谁还会呆在老家种田?都一窝蜂的朝沿海跑,几年下来,像冯文和王金菊这样的人不少,钱不一定能赚到,终身大事倒是自己定了下来。父母也干涉不了。

而且以前传说中的那种婆媳关系,也不会应到他们头上,即使是婚后,成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也是少数。相对在外打工有固定收入的他们来说,在老家种地的公婆还指望着他们拿钱补贴呢。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地位,所以情况完全反过来,以前是儿媳妇小意殷勤的侍候着公婆,现在他们一回家,公婆客气的把他们。特别是儿媳妇当客人来待。

当然,那些既要拿钱,拿了钱又拍手骂娘挑各种不是,这样的混不吝的婆婆也不是没有,但肯定是少数。

拜好同学冯一平所赐,他们拿的工资不低,而市里的房价不高,照这样下去,他们两个在这个离家不远的城里扎下根来,已经不是梦想,而是清晰可见的事。

冯文也不错,在学校的时候,他虽然是个成绩一般,而且时不时想占女生小便宜的家伙,但是走上社会这几年,也成熟了许多,已经知道了担责任。

特别是确定关系以后,他每月的工资,除了寄一部分给家里,其它的都存了下来,不抽烟不喝酒,连公交车也坐的少,能走路就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