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吊打专家(1 / 2)

冯一平的提议,还是得到了电视台的尊重。

他头上,现在也有一顶蜚声国际,最年轻商业管理专家的帽子,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比今天请来的四位嘉宾,要响得多。

此外,他成功商人的身份,肯定也会为他的话语加分,资本也是一种力量嘛!君不见,后来的那些首富,不管到哪个电视台,都是台长带着麾下的所有名嘴,一起作陪的?

最后调整的结果是,主持人居中,嘉宾和他们俩相对而坐。

名嘴就是名嘴,开场介绍之后,他调侃了一句,“首先得说一下,一平,你上次在首都接受采访,把我的主持人同行,和台下的不少听众都说得泪流满面,今天你可得悠着点,还大正月的,对吧!

还有,上次采访你的是一位女士,她即使是哭起来,那也是楚楚动人,你要是把我这样的汉子,也给说得热泪盈眶,那我可真没办法做人,”

幽默,最稳妥的做法,就是自嘲,他的这些话,效果很好。

冯一平举手,“我可以说两句吗?”

“完全可以,我不用提前准备手帕吧,”︾£,曹名嘴说。

“其实我也很奇怪,”冯一平说,“我本来一直弄不不明白,我的那些话,当时怎么会让那么多人深有感触?之前的那些日子,不管是苦是甜,是轻松还是沉重,现在想起来,都很美好,所以,我当时是真想不通,”

“现在想明白了?”名嘴问。

“算是明白了吧,因为后来我也经历过同样的事。”冯一平说,“我也看了对一位明星的采访,提起成名以前,那些令人心酸的各种努力,他一直是笑着说的,还各种自嘲。但是,我听了,眼睛真的也酸酸的,”

他这说的是真事,不过不是现在,是后来,他看了一期彼时已经被称为“20亿帝”的黄渤的采访,当时也真的感触良多。

“主要是一平同学当时说的那些话,引起了在场人的共鸣。而作为当事人的他,已经超脱了过去的那些事,并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所以,他表现得很洒脱,而听众们则不一样。

这其实也是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有些人,遇到了这样的事。只会自怨自艾,有些人。在没办法改变面临的情况时,则会把苦难当作磨练,”

这是对面的一位专家说的,专家嘛,总是擅于各种总结,各种拔高。

“那好。我们先进入今天的第一个主题,在场的两位,都是80后,在写作方面,也都很有天赋。他们出版的小说,销量都超过了200万本。

但是韩同学,偏科严重,绝大多数功课都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度是教育界和不少家长眼中的问题少年,他目前已经退学。

而冯同学,各门功课,相对比较均衡,高考时,是他们省的文科状元,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好还爱,现在依然在学校接受高等教育。

对他们这两位,嘉宾们有什么看法?”

这问题,问得挺狠,冯一平都有点替韩同学鸣不平,但他又不可能坦白说,自己是开了挂的。

支持韩寒一方的两位专家,自然是抨击现行的教育制度,是填鸭式,只注重结果,扼杀了不少孩子身上某些方面的天赋。

而支持冯一平的,自然简单,就和上次首都报纸上那篇文章写的一样,既可以在现行的教育体制里,取得好成绩,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天赋,结果就在这里,那说明,主要不是教育体制的问题,而是个人的问题。

看着韩同学,虽然脸上还带着笑,但是拳头却越握越紧,冯一平忍不住想拉他一把,“从统计学上来说,只根据我们两个这样有些特殊的样本,所得出的结论,其实并不具有普遍性,”

他这也是很委婉的说法,直说就是,这些结论,其实都不成立,那还有个屁好争的。

按理,他说这话,是帮韩同学那一边,但是,有人却不领情,韩同学那方的一个专家,又是一位中年女专家,冯一平没记住她的头衔,向冯一平发难。

“我很欣赏冯同学你这样,既能在应试教育里取得好成绩,同时又能在个人擅长的方面,也取得好成绩的年轻人。

只是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你花在其它功课上的时间多,用来提高写作技能方面的时间肯定少,其实就是在埋没你写作方面的天赋,比如说,你今年花了多少时间,在看世界名著上?”

“如果西游记也算,我还是花了不少时间的,”冯一平说。

台下大笑。

那女专家摇摇头,“我说的,主要是国外的名著,一年认真看几本,潜移默化的,就能提高你的写作技能。”

“我要声明一下,我刚才说的西游记,不是电视剧,而是小说,”冯一平说,“另外,各花入各眼吧,那些外国的名著,我一共也没看几本,读的时候,总觉得很干瘪,主要是他们的叙事,很难引起我的共鸣。

不像是西游记,闲暇时随便翻一页,不看故事,只看那上面那些描景绘人的句子,感觉就像是在炎炎夏日里,一股清泉流进心间,整个人都觉得很舒服。

就好像,我不否认有些歌剧非常优美,但我还是更喜欢听昆曲一样,因为那里面,有和我契合的文化基因。

我们国家,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有不少非常优秀的作品,所以,有时间,我还是先把它们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