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唇枪舌剑(1 / 2)

“先苦后甜啊,”哈斯廷斯干脆的放下了杯子,好像咀嚼了这话句话一会,“我以前也听说过你们的这句话,但我一直就不理解,甜的前提,为什么就一定要是苦呢?”

“为什么要先苦?为什就不能一直甜?”哈斯廷斯继续问。

冯一平在神情自若,尽量有派的进行下一轮冲泡,其实是在借机想着该怎么回答,脑袋转得飞快。

哈斯廷斯问出这样的问题,其实很正常,东西方所谓的文化差异,其实就具现在对这些类似的问题的认知上。

但对冯一平来说,说那句话的时候,他觉得,哈斯廷斯应该会理解自己这句话所包含的主要意思。

所以他是怎么都没有想到,哈斯廷斯会从这个角度解读这句话,因为这应该是一句被广大中国人所熟悉和认知的话,至少此前,他没有听人这样质疑过。

但是,好像也对呵,为什么一定要先苦,之后才能甜呢?难不成,我们都是受虐狂?

我怎么觉得这就这么像脑筋急转弯呢?

但是,这样的场景他又恍惚觉得很熟悉。

无它,做过家长的其实都经历过太多这样的时刻。

当孩子慢慢长大,慢慢有了独立人格,会主动观察这个世界之后,他们会对很多家长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提出质疑,“为什么天上会出太阳?”“为什么鸟儿要在天上飞?”“人为什么要老呢?”或者是,“为什么妈妈的奶奶那么大,爸爸的却那么小呢?”……,诸如此类的。

所以,一个认真负责的家长,一定会经常遇到类似的脑筋急转弯时刻。

而且吧,解释的时候,老伤脑筋了,说得深了吧,孩子不明白,说得浅了吧,他又不满意。

“再尝尝,”冯一平再次端起杯子。

哈斯廷斯二话不说一饮而尽,也不评价这一杯的味道,依然就那么看着冯一平,显然是在等他的答复。

“哈斯廷斯,或者你应该听过另一个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中国好奶爸冯一平循循善诱的说。

“我们东方文化,具体说,就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向来是善于从总体上看问题,讲究循环,讲究转化,属于抽象思维,感性思维,”

“而在西方,大家更注重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质,偏重逻辑思维,理性思维,”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很多看起来对立,或者是呈因果关系的事物,比如光和暗,鸡和蛋,苦和甜,其实都能互相转化,和谐统一,”

哈斯廷斯一副似懂非懂、懵懵懂懂,好吧,其实可能是完全不懂的样子。

还是讲得太深了。

果然是良时难再至,知音难再得啊,冯一平顿时有种蛋蛋的感桑。

“具体就这句话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目前虽然困难,但将来我们一定会有成就,”

这句话哈斯廷斯完全听懂了。

他有点不好意思再看着冯一平,是啊,自己和奈飞目前所面临的境况,冯一平肯定也是清楚的。

“因为苦和甜是相对的,相对很甜来说,微甜其实也接近于苦,那么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解读,如果按目前这样的状况发展下去,将来取得的成就,相对另外一种可能来说,也是苦的,”

另外的一种可能是哪一种可能?自然是我一直跟你说的那种可能,那片蓝海。

冯一平再次举起杯子,“现在是不是觉得没那么苦?”

哈斯廷斯满脸的不服气,又一次干脆的一饮而尽,他“咳”了一声,完全不理会冯一平话里的追问,“冯,你知道吗?虽然之前还不曾见过,但我其实很欣赏你,”

欣赏?你别以为我听不出来你这老小子是在占我便宜,在商场上,目前来看,俺可是比你有成就,别摆什么前辈高人的架子。

“呵呵,我对你的的欣赏,布坎南早就当面跟你说过,”冯一平笑眯眯的说。

这有时候,就是得针尖对麦芒,寸步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