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共同的基金(2 / 2)

冯一平看了佩奇他们一眼,“我们非常看好班加罗尔市的发展前景,我们也相信,有这么多优秀的人在聚集在这里,未来的班加罗尔,一定会涌现出非常多的初创公司,”

看到他说话,对面的两位部长,顿时眼前一亮,这是有门?

冯一平接下来的话,果然印证了他们的猜测,也是他们希望听到的,“除了在这里设立我们的研发中心,作为创业者,我们也希望为本地的创业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因此我们决定,将尽快成立一家风险投资公司,首批资金为100亿卢布,扶持本地初创公司的创业,”

他把自己一个人要做的事,冠上了三个人的名头,人家这么热情,连欢迎都那么大阵仗,总得意思意思吧。

况且,不论是从前景,还是政策来说,在这里成立风投机构,都是上佳的选择。

两位部长的眼睛亮了起来,那些穿着职业装的的女性的眼睛亮了起来。

100亿卢布,就意味着超过2亿美元,而且,冯一平话里还提到了,这是“首批”资金,意味着,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

而班加罗尔,软件业去年的总产值,也不过刚过40亿美元。

先不说以后,就冲着100亿卢布的投资,今天的这番努力也没白费。

“欢迎欢迎,”两位部长站了起来,比之前更热情,握着冯一平的手摇了又摇。

和国内一样,印度最缺的就是资金,不然,他们的基础设施怎么会欠账这么多?不然,他们怎么会把软件业,当作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

因为基础设施太差,因为欠缺资金,如果发展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会太多。

相对来说,软件行业的要求是最低的,不涉及道路,不涉及物流,也不需要好多关联行业多年的积累……,说得夸张点,只要为创业者提供一根网线就解决了。

会谈到此,圆满成功,参与会谈的政府工作人员,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和激动,排队跟他们握手。

他们的这种态度,也感染了冯一平,抛开其他方面的不说,这些政府工作人员,确实很努力。

班加罗尔这样的一个内陆城市,之所以能成为亚洲硅谷,和金奈、海德拉巴一起,成为印度高科技的三角圈的重要一圈,他们的付出,功不可没。

…………

“在中国,在印度,我们所看到的这种对创业的热情,对改变命运的努力,在美国,是感受不到的,”

回酒店的路上,有一头牛在路上牛,他们无奈只能停下来,佩奇看着窗外的这现代和传统共存,富足和贫困交织的景象,有些感慨的说。

“那是因为普通美国人的生活,已经相当富足和幸福,自然没有这么大的动力,”冯一平说。

“我觉得,你提出的那个通过热气球,为居民提供互联网接入的点子,非常好,也有必要加快进度,你看,以印度的基础设施来说,这里应该更需要,”

“如果我们能为这里的民众提供网络服务,这对我们搜索的推广,肯定会提供非常大的助力,”

“是,我已经让他们在进行基础研究,不过冯,”佩奇转过头来,“我觉得,我们真的可以成立一家共同的基金,为包括中国和印度,以及其它国家,那些急需资金的的创业者们,提供创业支持,”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可能有足够优秀的点子,只是没有合适的条件来创业,”

和冯一平不同,因为环境的不同,有时候,佩奇的着眼点确实会更高一些。

“就是一支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初创公司的风投基金?完全没问题!那就尽快成立一家吧,”冯一平高兴的说。

出于对以后的考虑,他本来也希望,能和谷歌的这两位,联系得更紧密一些,在谷歌之外,在成立一家三个人共同投资的基金,这是个很好的主意。

还是佩奇主动提出来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