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基业长青(2 / 2)

“当时的英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曼彻斯特高高入云的烟囱,铁路,一车车的财富铸造着我们难以企及的辉煌,但这并不是他看到的全部,”

“后来他在日记里写道,这是大英帝国最荣耀的成就,也是大英帝国绚烂外表下的黑暗角落,人们在寒冷的北方日以继夜地工作,孩子们以一天一便士的报酬,在纺织机底钻进钻出,捡取掉落的棉花絮,穷人似乎除了被拼命地榨取,绝无改变命运的机会……,”

“看到的这一切,深刻的影响了他,于是在1877年,他自己的纺织工厂里,架设起了通风管道和排气扇,实施徒工培训计划,每个工人都上了保险和养老金,妇女还享有产假及特设的育婴房……,”

“在被认为最先进的《英国工厂法》颁布前25年,他创办的这家身处英国殖民地的工厂,就已经制定了更为宽厚的雇用条件,比如员工培训计划,退休金和退休制度,”

冯一平相信,拉丹讲述的这些事,肯定经过了美化,但是,在1877年,就能做出这样的事,确实值得尊敬。

但他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在那个时候,肯定不是没有同样的企业。

甚至还有可能做得更人性化,更科学,毕竟我们都知道,晋商在很早的时候,就实行了身股制度。

那个时候,国内应该也不乏关心雇员生活方方面面的东家。

“塔塔集团真正发展起来,是在第二任负责人,RD·塔塔先生任内,他完成了詹姆谢特吉先生不曾完成的梦想,建起了我们的钢铁公司,”

“如今,当年的钢铁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座拥有百万居民的钢铁城,可是你知道吗,这座钢铁城市里,并没有令人窒息的污染,相反,她应该是我们国内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你在班加罗尔遇到的问题,在那里就完全不是问题,和美国一样,那里水龙头的水,可以直接喝,”

“有一件事应该是很好的佐证,这座以詹姆谢特吉先生命名的城市,由塔塔钢铁管理的城市,是全印度唯一由私人企业负责公共管理的城市,我们的政府,曾两次希望接管城市行政,但均遭到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反对,”拉丹塔塔有些骄傲的笑着说。

“如果有时间,我希望你能造访那座城市,那座花园式的钢铁城市,是我们塔塔的骄傲,也是我们一些理念的直接体现,”

冯一平此时眼前一亮,这和自己的想法,不是有些不谋而合吗?

曾经贫困的五里坳,现在在自己的努力下,不是也已经发生了非常令人瞩目的变化?

他是真的对那座城市有了兴趣。

“同时,我们一直在大力资助国家的教育事业,早在1892年,我们就创办了印度第一家慈善信托基金:詹姆谢特吉.塔塔教育捐赠基金,”

“在英国殖民时期,每5个到英国等西方国家留学的印度学生中,就有一位受到过我们基金会的资助,”

好吧,这事自己目前也在做。

“RD·塔塔先生,还做出了另一个重要举措,他成立了两家带有慈善性质的信托基金,把家族的资产全部注入其中,同时通过重新设置的企业架构,保证了这两家基金会,对集团下属公司的控股权,”

“这就完全稀释了如你这样的家族传人手中的股份,”冯一平想了想,马上说道。

大家族发展到后来,总会面临财产分割的问题,如果子辈是两个,孙辈就可能会有四个……,经过一代代的分割,再加上避免不了的内耗,也许当初还显赫一时的企业,后来就消失无踪。

“对,我们认为,正是他的这个举措,让塔塔,从一家家族企业,变成了企业家族,”塔塔笑着说。

这好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是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冯一平了解得不多。

“我可不可以这样总结,不考虑从大环境的变化,一个企业如果要长寿,就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冯一平说。

这一点,他认为自己是不缺的。

他或者可以夸口,这个世界上比他还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也许有,但绝对很有限。

说实话,从那个暑假在塆后的山上醒过来后,他就知道,自己不用为钱发愁,自己应该追求其它更高的目标。

“我想,至少这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一家只考虑利润,只考虑赚钱的公司,不排除它在一段时期内,会有很好的发展,但这肯定不足以保证它长寿,”

“这就相当于一个企业的品格吧,”冯一平说。

“嗯,确实可以这么比喻,”拉丹点点头。

“那么,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选择接班人?”冯一平接着问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

人的因素,尤其是负责人,自然也会极大的影响到一家公司的命运。

拉丹看着冯一平眼里的疑问,马上知道,对这个问题,他肯定也已经有很多的思考。

他既考虑企业长寿的问题,又考虑接班人选择的问题,这自然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他对自己创办公司的自信,而且还不是短期的自信。

他又一次感叹,这还真是个妖孽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