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破局关键(求订阅)(2 / 2)

拼搏年代 白色十三号 1562 字 2022-09-27

国人对下一代的教育非常重视,八零后九零后大部分家庭就一个孩子,最多不超过两个,家庭资源集中,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粗放式教育成长。

甚至六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上好学校会成为众多家庭的必然选项。

百年名校,想必能吸引很多人过来,有钱有位置的人一旦过来,还能带动普通人。

人有了,其他方面会容易很多。

抽时间要多跑跑教育口。

桑塔纳停在路边,吕冬告辞下车,准备回市场,副驾驶上的赵干事跟过来。

“你在大学城干买卖,看到的多,听到的也多。”赵干事一向会做事,晓得领导上任之前需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各方面的信息:“冬子,咱哥俩保持联系,互通有无。”

吕冬当然不会拒绝:“行,赵哥,有啥事我给你打电话。”

赵干事提醒:“今天的事你知道就行。”

吕冬又不蠢,说道:“晓得。”

大学城,现在行政上只是青照县的一部分,级别跟县城所在的乡镇差不多,但未来发展起来,泉南强势进入,即便被人摘了果子,现有的人员也会水涨船高,往前迈进一大步。

吕冬返回市场,该咋做生意还是咋做生意,心里很敞亮,说得那些话,最多就是杨烈文众多参照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至于大学城破局关键,吕冬有想法,却不敢乱说。

以杨烈文的背景和眼光,不可能看不到几所大学附属学校的关键性。

曾经的事实证明,这一招能玩出无数花来。

吕冬还记得,曾经的大学城,上学的关键不是户口,而是那个红本子。

他也希望杨烈文能在大学城打开局面,大学城人流量变大,对他生意也有好处。

回到摊位,看了眼剩下的货,吕冬骑上摩托车,挂拖斗回去拉东西,麻辣烫卖的太快,晚上需要补货。

来到村南口,红星的小货车停在一片地前,正在装货。

红星站在车斗上装葱,看到吕冬打招呼:“这么早回来?”

吕冬说道:“回来拉点东西。”

地里有人往外扛葱,这是青照的特产。

在青照,说人不如葱高,不是讽刺人,而是较为普遍的情况,曾经状元葱对比的标杆向来是姚明。

吕冬问红星:“价格咋样?”

“别提了。”红星直摇头:“我家种的两亩地,葱自个起出来,再给人拉过去,总共1450块钱,一斤刚合着一毛钱。”

青照葱产量高,亩产六七千斤很轻松,但投入也高:“这会卖,凑合回本,人工费算是搭上了。”

吕冬问道:“不再等等。”

红星直接说道:“我有个同学在县农站,去年葱普遍五六毛,今年种的特别多,他说县里粗略统计,种植面积最少翻了三倍,等过几天普遍下葱,这价还得再跌。”

吕冬不了解情况,不好随便发表意见,说道:“行,你忙,我先回去拉货。”

红星说道:“还是你做买卖好。地里刨食,没前途,辛苦一年,连个人工费都挣不出来。”

吕冬不再多说,加油门进村,在大队门口看见了吕振林,吕振林喊住他:“冬子,有你的信,首都来的。”

“好来!我去拿。”

吕冬停下车,去大队办公室拿信,出来的时候,问吕振林:“三爷爷,今年葱行市不好?”

吕振林叹口气:“暂时不好,后面……估计更差,我开过会了,能早卖的尽量卖,别等着涨行市,咱这葱哪年不是越留越不值钱。”

他看了眼吕冬的拖斗:“指望地里,也就混个温饱,还是得发展副业。”

吕冬问道:“想好发展啥没?”

吕振林对吕冬的态度,跟抗洪前完全不同,说道:“卤煮是一方面,但卤煮难做大。”他一直想给村里留下片基业:“等忙完葱,我再出去看看,争取年前定下来!”

“三爷爷。”吕冬觉得卤煮不错:“下水这块,咱村有成熟的人手和经验,能避开很多风险。”

吕振林微微点头:“我明白,先不急,咱都多看看多想想。”

吕冬说道:“行,我先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