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战舰集结(1 / 1)

“老板,在黑洞爆发演变成白洞的瞬间,为什么我监测到了更为强大的引力?”人工智能瓦力面带疑惑向原晧宸询问道。

“虽然白洞的力是排斥力,与黑洞的吸引力恰恰相反。但是白洞周围同样具有很强的引力场,她可以将附近的尘埃、气体和辐射吸引到边界上来,然后产生很高的加速度,最终与从白洞内高速向外喷射的物质微粒相碰撞,产生巨大的能量辐射。”原晧宸沉思片刻,为其解释道。

“也就是刚才我们观测到的那一场宇宙天灾级别的能量爆发?”瓦力继续追问。

“你说的不错。X射线、伽马射线、射电爆发及双射电源等高能现象,都可看成是白洞与其周围吸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我曾经用白洞模型来描述宇宙背景中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来源,也可以得到与观测结果相近的能谱。”

所以,原晧宸推测,白洞是宇宙中的重要喷射源,可以向外部区域提供物质和能量,是一个只发射、不吸收的特殊宇宙天体,与黑洞正好相反(因为黑洞的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而白洞和黑洞是完全相反的,连光也会被排斥掉,所以呈现为白色,叫做白洞)。

“老板,在宇宙中,是否存在大量的天然白洞?”

此刻,瓦力已经彻底沦为了一个问题机器人,原晧宸轻笑一声,索性为他解释个通透。

“虽然没有直接观测到,但是,浩渺的宇宙中,一定存在超越我们认知的白洞。例如,有人认为类星体的核心就可能是一个白洞。”

“那些聚集在宇宙外层空间的类星体的核心......”瓦力若有所思,迅速地在资料库中搜寻相关的资料。

类星体是一种在极其遥远距离外观测到的高光度天体,又称为似星体、魁霎或类星射电源。类星体比星系小很多,但是释放的能量却是星系的千倍以上,类星体的超常亮度使其光能在100亿光年以外的距离处被观测到,是人类观测到的最为遥远的天体,高红移的类星体距离地球可达到100亿光年以上。

“白洞内膨胀物质所发出的辐射具有紫移特征,尤其在最初膨胀阶段,这种紫移表现得特别明显。白洞内的超密物质由引力塌缩形成黑洞时获得,它们经过内部的矛盾运动,转变成膨胀状态,而又从中心奇点向外抛射出来。或许,大量的天然白洞来源于整个宇宙的大爆炸。当宇宙由超高密态爆炸时,由于爆炸的不均匀性,有些超密态物质在抛出后仍处于奇点状态,它们可以等待一定的时间以后才开始膨胀和爆发,而成为新的局部膨胀核心。假设类星体的中心有大质量白洞存在的话,那么,她们所释放的巨大能量就可以看成是白洞向外喷射物与其边界上吸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宇宙大爆炸中尚未炸透的一些超密态物质核心!?”

“你的形容很通俗。”原晧宸点点头,继续说,“这些没炸透的超密态物质核心的爆发时间可以延迟长达100亿年以上,她们一旦爆发,或许就会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类星体或其他高能天体。所以,天然的白洞又称为--延迟核。或许,像宇宙中有正负粒子一样,宇宙中也一定存在着与黑洞相同,而性质相反的白洞。它们对应地共生在某个宇宙膨胀泡的泡壁上,分属两个不同的宇宙......”

“但是,我们刚刚诱发的这个白洞并非大爆炸残余的延迟核。”瓦力说。

原晧宸望了瓦力一眼,淡然地回答:“是的,我们的数据模型,乃至今天的实验已经证明,白洞可以由黑洞转化而来。换句话说,当黑洞的坍缩到了极限,就会经过内部矛盾运动质变为膨胀状态——反坍缩爆炸,这时它便由向内积吸能量,转变为从中心向外辐射能量了。”

“老板,我有一个想法。”瓦力忽然模拟出兴奋的语气说。

“哦,有个想法?你说吧。”原晧宸眉梢一挑,说道。

“白洞会不会就是黑洞本身?也就是说,黑洞在这一端吸收物质,而在另一端则喷射物质,就像一个巨大的时空隧道一样。”瓦力描述道。

“黑白洞一体化理论。”原晧宸轻笑一声,“确实有这样的可能,但是要彻底弄清楚黑洞和白洞的奥秘,以我们当下的能力,还为时过早。”

“那真是可惜啊。”瓦力悻悻然说着。

“但是,我相信,打开宇宙之谜大门的钥匙就藏在黑洞和白洞神秘的身后。”

在原晧宸的视线范围之内,那一片混乱的虚空已经再度恢复了平静。因为黑洞的吞噬,以及白洞的能连波及,大量的小行星和星际尘埃等物质已经不知了去向,它们或许直接灰飞烟灭,又或许被强大的能量推向了宇宙深空。

......

在希望恒星系的另外一断,行星即墨的外层空间。

数千艘战舰正在集结整编,当然,这些都是不具备恒星际远航能力的战舰。因为它们的目标是星系边缘的矮行星孤岛,所以,航行能力并未被亲自指挥战斗的萨德将军放在心上。

在巨型的太空基地上,通过观测设备瞭望着茫茫宇宙中,这些星罗棋布,有序齐整的数钱艘战舰。萨德将军心中竟然不由自主地翻涌起一阵阵踌躇满志的情怀。

他更加确信了,战舰就是一个翻手成云,覆手成雨的大人物。

“此刻,联邦星际舰队将近50%的战力都整装待发了。区区孤岛星又如何能够抵御得了如此恐怖的战力!”

萨德将军回忆着往昔的戎马生涯,光辉岁月。他还清晰地记得,上一次开展如此规模的军事战争还是与阿兰特联邦进行正面对抗的时代。

(不管在哪里看到这本书,都请大家花费一些时间帮忙投一下免费票,十分感谢各位书友一直以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