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
——别给我撒娇了。
冷彻的话语沿着红光反馈过来,马赛的视线一阵动摇。
那不是“夜莺”的声音。
光芒的洪流自地面迸发,分毫无差的命中红色长剑。
一如之前,粒子束未能将其破坏,但剧烈的能量冲击破坏了去势,使得冲击力衰减。利用爪状锚从弦侧垂下的“夜莺”挡在破洞前方,张开双手试图抓住迟缓下来的长剑。
赶在被“夜莺”抓住之前,“剑”自行分裂了。
直到此时,“夜莺”与船员们才发现那根本不是什么剑。
那是用几十片三角形、四边形发光体像玩七巧板一样拼接组合成剑的形状后,进行挥舞攻击。
——那是……脑量子波感应框架?
曾数次目击过“独角兽”变化形态的“夜莺”一眼就认出了那些几何体的真面目,面对这些没有任何外接动力或术式辅助,自由在天空飞行组合的小东西,女孩不禁发出了惊叹。
这正是“沙拉曼达II”压箱底的王牌——感应单元。
作为各种感应兵器的发源地,帝国在感应兵器上一直有着独到的超前见解。除了感应炮、反射组件之外,在早期开发过程中,他们也试图将感应兵器与脑量子波感应框架结合起来,提升运用效率的同时,也试图拓宽运用方式。
在脑量子波感应框架尚未定型时期,在后来成为主流的机体框架式结构外,还存在着将脑量子波感应框架完全外置,充当感应式伴随攻击机的尝试。这种尝试的结果便是“感应单元”。
作为具有探索性质的感应兵器,“感应单元”的设计思路是以匹敌盾牌的坚固性取代粒子炮。具体使用方式是利用脑量子波感应框架在与“特殊人群搭乘员”发生共振时硬度会大幅提升的特性,各单元组件在发光的同时可自由分离合体改变配置形状,即可为矛亦可为盾,一切全凭使用者的想象,根据使用者的想法能够展现出近乎无限的利用方式。
正因为有着这种特性和巨大的威力,搭载这款王牌武器的“沙拉曼达II”得以将外形设计的十分简练,将几乎所有的重量都用在提升机动力上。搭载“感应单元”的“沙拉曼达II”如果与重火力的同系列机协同使用,其在战场上的效应远远超过单纯的叠加,其威力是呈几何系数级的提升。像“亚德利安”号这样的小船三两下就收拾干净,这会儿可能都会到基地进行整备了。
不知为何,帝国只派出了“沙拉曼达II”,却没有派出任何协同辅助的机体。也不知道他们是对自己的秘密武器抱有极高的信心,还是另有什么隐情。
不过眼下这些都不是重点,对“夜莺”而言,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先将这台怪物机体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