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汉家自有制度(2 / 2)

吕武这一次讲的是原版历史上秦国真正发生过的事情,只是会在一些名称上换个名字。

有那么一个国家的公室依靠“外来人”作为臂膀,然后让本国权贵的血都冷了。

几代君王一再重用外来者而打压本土权贵,为日后的分崩离析埋下了伏笔。

一名伟大的君王完成了前所未有的伟业,那个帝国却是闹了个二世而亡的下场。

“兵锋之盛,因何如此?”吕阳看上去有太多的不解。

有始皇帝在的秦帝国,谁敢说兵锋不盛啊?

吕武喜欢吕阳能够有疑问,不是只光听故事,说道:“事则多矣。”

大体来说就是没有册立太子致使“国本”未定,权臣和佞臣扶上大位的傀儡大肆戕害宗室,本该有的赏赐变成了嘴唇一张一合的口头承诺,相对要命的是一帮“国人”觉得国家兴衰与自己无关。

人心一旦离析,对国家的打击肯定是最要命的。表现在不愿意继续为了国家奋战,冷眼看着敌军杀进帝国腹心之地。

那个时候,应该作为帝国矛和盾的国人,他们估计是在想:“马勒戈壁!用的上的时候各种哄骗,该给的赏赐一毛不拔,甚至还多加剥削。老皇帝牛逼是吧?额不敢不听,轮到新皇帝是个败家子,额才不鸟你!”

然后,一位亭长带着少数军队轻易占领关隘,又轻轻松松逼近“帝都”玩了手兵临城下,依靠仅存血性干挺佞臣一党的第三代皇帝环顾之下发现了国人的冷漠,清楚难以抵抗的第三代皇帝被那位亭长派去的使者一阵忽悠就投降了。

第三代皇帝先把自己的地位降了,不再作为皇帝,降格成了“王”,再口中含玉,大庭广众之下肉坦,裹上白布条又背着荆棘,双手捧着放好各种印玺的盘子,率领仅存百官跪迎入侵者的时候,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轰然倒塌了。

吕武问道:“复国之恨必大,如复仇得成,其主残暴当将如何?”

吕阳知道答案,一旦宗法和礼法崩溃,肯定是上演各种人间真实。

随后就是项羽率领大军前来报复,各种欺凌和奸淫掳掠不说,临走前还大肆放火,以往的雄城和宫阙被烧成了白地。

吕武又问:“国人冷漠之下遭此境遇,再遇有仁慈名声且能言善辩许下利益之新主,当如何?”

吕阳还是知道答案。

旧主完犊子了?

楚军太特么不是人了啊!

哎呦?汉王来啦?要带着额们对项羽发起复仇?

那没得说,肯定先干“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事,再看看新王朝的成色,大不了就是再一次面对外敌入侵继续冷眼旁观王朝的崩塌咯。

吕阳在深思,辨别吕武讲这个故事的用意。

这个也是父子俩的老套路了,讲故事不光是听故事,后面还有考校的。

“父上。”吕阳说道:“需有班底,不可使班底骄横,亦不可使之心生背离?”

吕武点头,却是依然一脸的鼓励表情。

进入战国时代之后,肯定是到了一个讲“民心”的时代了。

问题是“民心”这种玩意说变就变,很考验一国之君对各方各面的掌控。

吕武见吕阳憋了很久没有讲新看法,心里固然失望,却是知道有些知识不是靠硬塞能成,只能暂时按耐下来。

“我家行前人未有之道,需谨慎,需大胆。”吕武为今天的谈话做了一个结尾。

没关系,慢慢来。

吕武觉得自己怎么都还有二三十年能活,有自己在就能压下一切不服。

有二三十年的时间足够吕武来教导吕阳,至不济就到了要入土之前,该剪除的全硬下心弄了,为新主扫清障碍!

“好像有什么不对?”吕武心里自己都觉得诧异,活得越来越有‘孤家寡人’的那个味了。

这不算是某种程度被“同化”掉,只能说是智慧生物就会有私心。

吕武肯定希望自己这一代是一国之君,子孙后代也会是。

他又很清楚不可能,王朝终有飞灰湮灭的那一天。

明白归于明白,忍不住为子孙铺路则是一种必然。而这其实就是活生生的人了。

“你且去罢。”吕武看向了远处的宫阙,心情一下子有些沉闷。

一家一姓的“天下”被证明会被扫进历史垃圾堆?要是现在吕武搞皿煮才是有病,还是病得不轻的那种。

另外,其实一家一姓也不一定会被扫进历史垃圾堆,到了现代还有很多“王国”的,只是大多数“王国”的国王成“祥瑞”了,失去实权而已。

吕武没有待在宫城。

实际上,新上漆的宫城味不轻,再来就是一些林苑还需要装点,怎么都要再过上半年左右宫城才能迎来主人的入住。

“君上。”葛存来到了大帐。

吕武正在观看各地送来的情报,抬头看向葛存,示意有话说话。

葛存说道:“谋求变法之诸侯渐多,我行新制度亦被视为变法。”

是啊,送过来的情报里面,提到试图变法的国家好几个呢。

老牌诸侯国中的宋国和鲁国就是喊着要变法的两个,宋国已经有实际的动作,鲁国则是光动嘴皮子。

吕武最为关注的是楚国有没有起了变法的心思,一旦楚国也跟着变法还取得成效,一定会让“东方世界”的格局出现大变化。

不论各国的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等待有诸侯想试一试变法的成果,各国之间肯定会爆发战争。

汉国这边的新制度被认为是变法?这种看法没有错。

吕武对“东方世界”进入谋求图强的时代,看得比谁都更加清楚。

“最长五年,最短三年,消停期最多就这样。以后诸侯的兼并肯定会非常激烈,我要不要趁这几年的时间谋求巴蜀之地?”吕武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