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娱乐圈注定要没落的第二个原因是,娱乐业是一个具有虹吸效应】的产业。
某一地的娱乐业如果发展起来,那么就会将周边的人才、资金吸走,让周边区域的娱乐业为之衰落。
比如香港电影产业最发达的年代,像王柤贤、林清霞、杨子琼、于容光、李联杰等等,来自外埠的明星都来这边发展,而且还是最出色的那一批。
美國娱乐业也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明星、导演,比如澳大利亚的妮可·基德曼,英伦三岛的休·格兰特,香港的程龙……同样也是各地的精英人才。
中國的娱乐产业在崛起之后,也有大量港台、日韩的艺人来中國掘金。比如台湾综艺天王吴综宪,金像奖影蒂周闰发,商业片之王王精……几乎港台两地最出色的艺人,都跑到中國大陆来发展了。
而港台地区成了为内地培养人才的基地,捧红一个,就被内地挖走一个。
比如柯震東因为主演《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而一炮走红。但他刚走红还没有两年,就被内地片商挖到内地拍片。再比如王大路,以《我的少女时代》而走红,随后也被挖到内地来拍戏。
像柯震東、王大路等明星,都是台湾娱乐圈好容易捧红的明星,结果还没有等到他们创造红利,他们就已经被内地挖走,那令台湾娱乐圈自然损失惨重。
久而久之,片商都不敢再捧新人了,只能一味的用老人撑场面。比如台湾现在的综艺节目,现在的综艺咖基本都是老人,说着一些陈词滥调的老梗,都没有更新鲜的内容。
这也导致最近几年来,港台娱乐圈几乎没有迸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人。就算香港出了个邓紫旗,她也是被内地的综艺节目捧红的。
而无人可用,使得港台娱乐圈越发萎靡。到后来,TVB电视台一年的收益,只剩两三亿港币,甚至都不如范兵兵、鹿涵等明星的收入。
在大环境萎靡的背景之下,寻常艺人的生活自然难熬。很多艺人因为没有工开,被迫转行,甚至连生计都成了问题。
比如在《鹿鼎记》中出演胖头陀的车保罗,因为TVB减员节省开支而失业,沦为了医院的护理工,母亲去世连丧葬费都拿不出。
曾经当选港姐冠军的谭小环,在TVB工作了十几年之后,发觉没前途,没钱赚的她,毅然决然辞职,改开鱼蛋档,赚得反比之前做艺人时还多。
而这还只是台前艺人的例子,幕后工作人员失业的就更多了。
郑则仕就曾经说过,多亏港片衰落的年代,有王精可以每年开十多部戏,才有那么多兄弟有饭吃。不然的话,大家都得转行了。
夏天推动三地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帮这些人找碗饭吃,避免他们被饿死。
另外,内地、香港、台湾的交流,也有助于内地娱乐圈的发展。
……
前世,港台两地对于内地娱乐圈发展,起了很大的助力。
早期时候,内地娱乐圈的大笔资金,都是来自于台湾和香港。
比如,姜汶那部大名鼎鼎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由香港投得资;张义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台湾人投资,台湾知名导演侯孝贤担任的监制;陈恺歌执导的《霸王别姬》、《風月》,用得是香港汤臣影业的资金……
另外,三地的交流,还开阔了内地文艺工作者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