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星耀实验中心,生物实验区。
魏志韩教授带着他的科研团队,深入研究基因强化项目。
江明是人体基因强化项目其中一子项目的科研人员,和平常一样,他驾驶着飞行车进入实验区,通过一些列安防检测后抵达实验室。
“早上好啊!陈总,林姐!”江明换了身实验服,笑着和同事-陈凯,林美凤打招呼。
“早上?你不看时间么!现在都要中午了。”林美凤笑着调侃。
“就是,我和小林都忙一早上了,你却姗姗来迟,老规矩,下周的活动你来安排。”陈凯看着江明示意道。
“陈哥,我昨晚可是忙到凌晨2点,刚干的活,进度我可一点没落下。”江明微微一笑,连忙解释道。
“你小子又熬夜加班了,再有下次,我跟孙主任告状了。”林美凤瞪了江明一眼,提醒道。
为了避免科研工作者长时间投入工作,忽视了身体的健康,实验中心定制了合理工作作息规定,不过,仍有不少科研工作者忽视了这些规定,项目钻研入了迷,熬夜加班是常有的事。
“林姐,你别威胁我了,昨晚我是有特殊情况,才迫不得已熬夜加班的,这个符合咱们科室的规定。”江明呵呵一笑,解释道。
“什么特殊情况,你昨晚的研究有突破了?”陈凯转头看着江明,关心地问。
林美凤停下手中的事,也看向了江明。
江明笑着点了点头,打开操作台的虚拟屏幕“陈哥,林姐,你们过来看下我昨晚的工作成果吧!不出意外的话,咱们这组的科研工作应该能完成啦!”
闻言,陈凯,林美凤纷纷凑上前去。
只见,虚拟屏幕中出现一条肠管的三维影像,周边标注着各种各样的数据,赫然是一只小白鼠原肠管的实验数据结果。
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原肠管是许多重要器官的前体,包括肠、胃、胰腺、肝、肺、食道、咽部及甲状腺,因此原肠管的发育和分化始终是胚胎发育研究的重点。
与将会发育为间充质细胞的中胚层细胞不同,在原肠管内以单层细胞形式存在的内胚层细胞将在不同器官中形成功能性上皮细胞,例如肠中的吸收细胞,胃中分泌酸的壁细胞,以及胰腺中的外分泌细胞等。在小鼠胎龄95-135天的器官形成阶段,肠管逐渐开始出现具有形态特征的器官前体。
这一过程由中胚层细胞主导,而内胚层在这个阶段仍然维持着单层细胞的形态。
江明他们这一组,主要负责在小鼠模型上实验验证关键强化基因因子异常表达对器官分化及细胞谱系命运决定的影响。
基因强化项目已经进行了半年多,期间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但是,距离人类基因强化的完成,还有一大段路程要走,目前处于,用小白鼠实现基因强华的动物实验。
所有的生化实验都位于月球基地的实验室,江明他们通过虚拟网络,实现超远程的实验连接。
昨天晚上,江明灵机一动,想到一个新思路,便按着他的想法,进行了一次远程实验,实验结果看似相同的内胚层细胞沿前后轴呈现不同的基因表达模式,甚至在肠管发育的最早期就表达部分器官特异性的基因。
很快,陈凯,林美凤都发现了实验数据的不同寻常。
“你,你是怎么做到的?”陈凯忽然转头,惊喜地看着江明问。
“我发现敲除关键转录因子就会直接转变细胞谱系,比如,敲除x2基因后,胃上皮细胞的染色质表观组状态将向邻近器官(如肺)的染色质状态转变;而敲除dx2基因会使得肠上皮细胞的染色质状态向前肠(fregut)的染色质状态转变,……,所以按着这个方向,尝试了一下。”江明笑着解释,
停顿了一下,江明接着介绍“所以,我针对x2和dx2这两个对肠管上皮细胞的成熟和分化至关重要的转录因子进行了一次实验,通过比较x2或dx2基因敲除后染色质状态相较于对照组的变化,结合不同器官特有的染色质可及性模式,……,结果,嘿嘿,果然被我找到关键基因。”
“太好啦!按这個实验方向,咱们这个项目终于突破了。”林美凤喜不胜收地说。
“是啊!实验结果证实了器官特异性的基因转录活动的活动情况,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在全基因组层面测定染色质的可及性,并且可以识别基因组内潜在的调控区域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在肠管发育过程中染色质状态与转录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协同参与,这组实验数据太宝贵了。”陈凯兴奋地连连点头,高度认同江明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你上报了吗?”林美凤看着江明,关心地问。
“还没呢!昨晚忙太晚啦,今天准备将这个项目结果提交上去,陈哥,林姐,你们能帮个忙吧!”江明笑看着陈凯,林美凤提议道。
闻言,陈凯,林美凤精神齐齐一振。
“小江,这是你的实验成果,我们现在参与进去,不合适吧!”陈凯不好意思地说。
“是啊!这份研究成果是伱的发现,……。”林美凤赞同地点头。
“这是什么话,这个项目是我们一起做的,没有前期你们辛苦的科研成果,哪有我今天的突破,这个科研项目是我们一起搞得,结果当然是一起分享咯!再说,咱们中心不是有科研成果分成制嘛!就按制度流程走吧!”江明笑着解释。
闻言,陈凯,林美凤欣然点头,不在纠结了。
“行,收尾工作我们来搞,你快写项目完结表吧!”陈凯果断道。
江明点了点头,开始忙碌起来。
很快,三人精神振奋地一起投入科研项目的收尾工作。
在星耀实验中心,与江明,陈凯,林美凤他们这样的科研小组,有数十万个之多,人数有多有少,多得话上百人,上千人,少的话两三人,甚至单独一个人都能成立一个科研项目组,承接实验中心的科研任务。
根据科研任务难度的不同,科研小组的成员,有相同专业的,或是不同专业的,集合团体的智力,一起攻克那些复杂的科研工作。
仅一个基因强化研究项目,就有成百上千个科研小组,一起分工配合,对这个科研大项目展开科研工作。
很快,江明写好了科研项目完结表,通过科研智能辅助系统,上传汇报至人体基因强化项目组,当即被科研辅助系统传达给项目组的相关负责人-魏韩志教授,以及其它几位核心项目成员。
生物基因研究区,大会议室。
魏韩志教授以及一众科研成员,正在进行一场科研会议,一起商议每天成功攻克的科研成果,将所有科研小组的研究成果,汇集在一起,推进整个科研项目的科研进度。
“魏教授,魏教授,你快看染色质表观遗传项目,172号小组的研究突破了,关于异化基因潜在表达的研究结果都出来了。”
研讨会议正进行着,忽然有一个参会者大声地惊呼起来,声音显得格外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