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宣誓而战(2 / 2)

三国之龙图天下 拾一 2075 字 2022-10-05

“在座的儿郎,有的认识孤,也有的不认识孤,孤自进驻河北,当有扶明君,匡天下之志!”

袁绍的声音不急不躁,但是中气十足,声音很大,也成功的吸引了每一个周军将士的眼睛。

“可如今,天子有难,佞臣当道,吾等既为大汉臣民,为大汉附属国,自要报效汉室!”袁绍的大道理也是一套一套的。

“吾知道,诸将心怀故乡,担忧河北,可如今河北已为众矢之的,燕人无道,撕破盟约,屠戮我子民,当杀!”

“吴人助纣为虐,入侵青州,亦当杀!”

“可若回援,诸君可有的信心大获全胜,把贼寇赶出去?”袁绍的声音变得竭斯底里的叫起来了:“不管你们有没有信心,孤没有信心,孤的确没有能力和信心守住如今的河北,此乃孤对不起汝等!”

“大王,难道我们就要把河北拱手让人?”有人嘶吼的询问。

“当然不!”袁绍回应,怒声的说道:“吾乃周国之王,河北之主,谁敢从我手中夺河北,吾必拼命!”

“那为何大王还不拼命!”

“因为拼不赢!”袁绍大声的道:“诸君可知,在吾等面前,有多少魏军贼子在等待着我们撤兵啊!”

众将士闻言,心中一突,寒意丛生。

他们都向着河北即将被攻破了,却忘记了,眼前对持之兵,起码有十余万精锐主力,一旦扑上来,他们必然先死。

“吾无力守河北,此乃大罪,愿以罪叩谢河北百姓,然事已至此,再说对错,已经无益,至此,吾等已无河北退路,十余万大军聚于此,粮草无多,汝等可有两条路,要么归降魏军,要么奋力一战!”

袁绍拔剑,举天长指,声音如雷霆,怒喝起来了:“不管汝等做出什么决议,孤可以告诉你们,孤可以输,周国可以亡,天下可以没有袁氏,可孤绝不束手就擒,愿以生命一战,宁死不屈!”

“宁死不屈!”

“宁死不屈!”

“宁死不屈!”

一个主帅的心声,能振奋无数的将士,袁绍本身就出身很高,此时此刻他的亲民,让无数将士都有了一丝丝的感动。

袁绍再接再厉,他竭斯底里叫起来了:“诸君若愿意与我同命一战,此战之后,孤当与诸君共享天下!”

“此战若胜,吾等进驻中原!”

“此战若胜,吾等可逼退贼寇,收复河北!”

“此战若胜,功名利禄,美女财帛,滚滚而来!”

“此战若胜,解救天子,大功一件,封侯拜相,与不在话下!”

他的声音,形成了声波,以强大的内劲之力,呼啸而出,一波接着一波,凶猛如虎,迅速传遍了所有将士的耳朵。

“此战乃生死之战,汝等可愿意与孤,同生共死,奋力一战!”

袁绍怒喝如雷,声音起伏。

一个个周军将士,顿时听了热血沸腾。

不管他们之前是怎么想,但是现在,他们倒是对袁绍刮目相看,袁绍敢战,他们就敢战,主将敢战,他们就敢死战。

这就是一个普通兵卒的心思,他们往往没有太多生死的概念,反而只是在意,上官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

“杀!”

所有的怒火,爆发出一声。

“杀!”

“杀!”

“杀!”

“杀!”

绵绵不绝的杀意绵延的十里之外。

................................................

“周军宣誓了,他们要渡江了,速速禀报的大王!”魏军的探子看到这一幕,被吓的不轻,迅速的返回禀报曹操。

“宣誓了!”

曹操正在拔营之中,主力已经推进了二十里有余,整个战场已经往官渡压上去了,和周军先锋军开始接洽。

这时候突然接到周军已经宣誓而战的消息,曹操并不意外,毕竟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心里准备。

“奉孝,你认为,袁本初的主力什么时候能渡河?”

曹操问。

“今天!”

郭嘉想都不用想,直接回答了。

“为什么?”曹操有些不解:“他不需要休整一下吗?”

“因为时间!”郭嘉回答:“袁绍好不容易才把士气给拱起来了,他不会允许周军但是士气崩退的,所以他必须要快,兵贵神速,所以他一定会在今天让主力直接渡河,杀过延津,直接杀入了官渡,和我们正面交战,不管有多少阴谋,他袁绍都已经顾不上了,他唯有强行的推过来,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在所不惜,此战,只有输和赢,不会有退的!”

“硬仗啊!”

曹操咬咬牙,苦涩的笑容扬起来,道:“看来这一仗,要打的凄惨了!”

“大王,此时此刻,我们不能有其他的心思了,要是想要用最少的伤亡,换取最大的胜利,那是痴心妄想,唯狭路相逢勇者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

曹操的瞳孔张开,神色变得明亮起来,道:“此言有理,吾等此时此刻,若是再想那些有的没有的,反而会被袁本初的勇给的击垮了!”

“大王,臣有一策!”

“说!”

“先下手为强!”

“怎么打?”

“一路直取延津,一路攻取乌巢,再出一路,杀入白马,三路开花,先逼退袁绍的气势,然后在和他们决一生死!”

“准!”

曹操的想了想,立刻允许了郭嘉的想法,道:“你立刻把军令传下去,让各部调动起来,命吕布先战!”

“是!”

郭嘉迅速让人传令,把军令传达下去。

“听令!”

吕布是先锋大军,他接到军令,率骑兵先入,直接杀入延津战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