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晴沉默了一会,开口询问。自从上次和徐建文闹了矛盾后,这还是父女俩的第一次交流。以前交流尚且不多,更何况现在。
“没什么事的话,我就挂了。”
她补了一句。
有许多事她想和徐建文讲,例如道歉的事情。然而徐建文给她摆脸色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她爸的脾气不怎么好。幼时、少时,讲了一两次后,她也变得缄默了起来。讲不讲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揭开自己的疮疤让别人看了清楚,多几声无意味的讥笑。隐着,有一天总会好。
“有事……”
电话另一端,烟嗓的徐建文终于开了口,他的声音低沉嘶哑。似乎听到自己的声音不对,他轻咳一声,理顺喉咙,“先生,是叫刘昌达的吧。他……他死了。”
“爸,先生都多远的人了。”徐晴话多了几分不耐烦,“先生比太爷爷的年龄还大,他怎么可能活到现在,肯定是早就走了。他活到了多少岁,学堂有他的事迹存下吗……”
多了一个陌生且熟悉人物的消息,徐晴像打开了话匣子,追问个不停。
“他……”
“是老死的。”
新野县,一所中学门口,徐建文踩在硬化的水泥地上,点头向门卫老大爷示意了一下,让其不要出声。紧接着,他咧开了嘴角,言语多了一些欢声。
“老死的?刘先生的结局不错。”徐晴内心松了一口气,她怕刘先生也像周先生一样。周先生离开了学堂,之后了无踪影,她觉得兴许是死了吧,自杀死了。
“有照片吗?”
她追问。
“我再问问,找一下,时间太久了,弘文学堂已经不在了,旧址变成了一所初中,许多古建筑早就不见了,至少我没看到几个。叫孔庙街,但孔庙也不在了……”
徐建文回了这一句话后,挂断了电话。
“师傅?你是刘先生的后人?”
门卫老大爷坐在校卫室里的摇椅上,他左手摆动大蒲扇。在窗台处放着一个老式的收音机,一声声咿呀的戏曲声传了出来,悠然自得。
师傅,是对徐建文这个年龄的中年男人一类总称。
“不,不是。”徐建文走了过来,“我爷爷是刘先生的学生,临老了,想起了刘先生,但他年纪大了,脑子糊涂,所以我这个孙子代他过来跑一趟。对了,大爷,你怎么认识刘先生的?”
他看门卫老大爷也不过六七十岁的年纪。
这个岁数很大,但和刘昌达所处的年代,还差了几十年。
“我听于老师讲的,讲他先生就姓刘,应该就是刘昌达吧,时间太早了。除了我,估计学校没几人记得以前这里是叫弘文学堂……,我想想,于老师说他老师是自杀了的,可能是三七年,还是四几年?”
门卫老大爷呷了一口热茶,他哼了一句小曲,慢悠悠道:“我啊,被于老师教过一段时间,他是教语文的。于老师走的时候,我还当过孝子呢,他没儿子,死的早嘞!”
他话语很平淡,像是在讲述一个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小学,初中……,弘文学堂变了几遭。停课,办厂,做了饲料厂。中间的历史中断了,校史最早也只有六七十年代开始……。
“师傅,校史馆还存有一些老照片,你可以去看看。”
“这都是学校搜集以前的。”
耳畔又传来门外老大爷的提点,徐建文点了点头,随口道了声谢。他扭头看了一眼现代化的学校,拔地而起的高楼,密立的水泥建筑,透过栅栏门能看到在停车场放置的一辆辆汽车……。
“我下午再看,先去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从下高铁,再到搭载大巴,徐建文一路上没怎么吃过好的。正好,学校对面有一家家小饭店,卖烩面的、砂锅、米线、小笼包子、沙县小吃等等,他打算先祭一祭五脏庙。
……
县衙,衙署工房。
院落里的一处耳房。
郑胥吏坐在茶几旁,他捏了一块核桃酥,掰碎扔进嘴里,然后举起杯盏,喝了一口茶水,“在县衙当差,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常事,你今后多学着点。我记得,唔……,你是不是初小毕了业,发了结业证书?”
三角赏钱平白拿了,徐二愣子心里头不踏实,一两天都辗转难眠,去寻思这件事。杂院里的爹、来福叔、超叔三人,爹、来福叔还没被罚了钱,兴许是出去的少,没被县衙的巡捕看到,但做人力车夫的超叔却被罚了。
回到杂院,他每一次都感觉如芒在背,像是被人在用眼睛恶狠狠的剐着,什么时候超叔拿了一把剔骨尖刀夺了他的命,他都不会感到意外。
于是,他来郑胥吏这里问个清楚。
这钱……太过烫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