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这,才是周亚夫吗···(2 / 2)

以一种无比惆怅、又极尽自嘲的语调说完这番话,周亚夫便再次凝望向刘胜目光深处;

不知过了多久,刘胜才似有所悟的轻叹一口气,又不自然的微一翘嘴角。

“所以,条侯怕的,是这个。”

“条侯是觉得:周氏六脉四十七丁,尚且因为嫡庶之争,而闹到了如今这般田地;”

“若孤这个太子储君得立,那我刘氏诸脉,便将因此纷争不久,永无安宁?”

闻言,周亚夫也只僵硬一笑,却是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又自顾自沉默许久,才再发出一声悠长的哀叹。

“唉······”

“臣,只是条侯而已。”

“即便凭着平定吴楚之乱的功劳,又多了一个绛侯的封国,但也仅仅只是彻侯。”

“臣需要兼顾、看顾的,仅仅只是这周氏六脉四十七丁;”

“若臣没有做到,那也仅仅只是周氏一门的灾祸,根本不会影响到其他人。”

“但刘氏,不一样······”

···

“自太祖高皇帝之时其,刘氏的宗亲皇族嫡脉相争,便从不曾断绝。”

“——孝惠皇帝嫡出,吕太后却也还是因为齐悼惠王年长于孝惠皇帝,而险些置齐悼惠王于死地;”

“即便最终,齐悼惠王得以保全性命,也是因为主动割让了齐国三郡当中的一整个郡,还认了孝惠皇帝一母同胞的长姐——鲁元公主为王太后。”

“到孝惠皇帝驾崩,张皇后无儿无女,吕太后先后与立两位伪帝;”

“这,酿成了后来的诸吕之乱,幸好有先帝自代国前来,入继大统、即皇帝位,才算是保住了刘氏的宗庙、社稷。”

“可先帝旁支入继,却让刘氏宗亲中,血脉远的不能更远、旁支庶脉中,‘旁的不能再旁’的楚王刘戊、吴王刘鼻二人,最终险些颠覆汉家社稷。”

“直到吴楚之乱平定之后,汉家因刘氏皇族嫡庶相争,而出现的暗流涌动,才总算是被消除殆尽。”

“待陛下以贾谊贾长沙的推恩为主、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藩为辅,将宗亲诸侯的力量削弱,汉家就再也不会因为类似的事,而发生烽火骤燃、生灵涂炭的惨剧······”

···

“——臣,是有些倨傲。”

“但这并非是臣无礼,而是臣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深深感到自豪的缘故。”

“臣为自己亲手结束刘氏皇族嫡庶相争,以至天下生灵涂炭的惨剧,而感到自豪。”

“但也正是在臣心下大安,以为刘氏再也不会有嫡庶相争的事发生、再也不会有因为此事,而发生的战祸之时,陛下说,要与立太子。”

“只是陛下要立的,并非是庶长子、如今的临江王刘荣;”

“而是历来以跳脱、顽劣闻名于朝野,更是在诸公子当中排行第九的皇九子:公子胜······”

在说话的时候,周亚夫的目光总是不自然的望向别处。

但当话说完的一刹,周亚夫的目光不知何时,便又落在了刘胜的面庞之上。

不知是不是错觉;

刘胜居然从周亚夫望向自己的目光中,看到了一丝怜悯,和感同身受······

“臣的意思,应该说的已经很明白了。”

“不自谦的说:在各自的宗族,殿下的处境,和我是一样的。”

“——都是‘沐猴而冠’,都是德不配位;”

“在将来,殿下也肯定会像臣这样:明明竭尽所能的庇佑着宗族,最终,却依旧得不到亲人的认可。”

···

“臣担心的,便是臣刚才说过的那句:臣的问题,尚且还只是周氏一族的问题;”

“臣出了差错,也终究只是周氏一族的差错。”

“可殿下的问题,却是刘氏的问题;”

“而刘氏的问题,尤其是在位天子,和关东宗亲诸侯之间的问题,便会是天下的问题。”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这样的问题,后果都会很严重······”

“——太祖高皇帝肯定不曾预料到:兄长代顷王刘喜的后代,和幼弟楚元王刘交的子孙,会在我汉家的史册之上,留下‘吴楚之乱’这四个大字。”

“而如今,殿下肯定也无法预料到:百十年后,殿下的子孙后代,会同如今的临江王、江都王等宗亲诸侯的后代之间,出现怎样的变故······”

···

“再说句不自谦的话:吴楚之乱,幸有陛下在位、有太后坐镇东宫,还有臣周亚夫,才没有酿成宗庙颠覆的大祸。”

“但下一次,汉家再因为嫡庶相争而爆发战乱,未央宫内的天子,是否还能和陛下一样大权在握?”

“东宫长乐,是否还能有一位威震天下的太后掌控大局?”

“还能否有又一个太尉周亚夫,能三月而平祸及大半个天下的战火?”

···

“臣,怕。”

“臣怕没有。”

“臣怕后世之君,不比当今圣上睿智、果决;”

“怕后世之太后,不比当今窦太后深明大义;”

“也怕后世之臣,再不会有下一个太尉周亚夫······”

说到最后,周亚夫也不知是想起了什么,竟也难得红了眼眶;

略有些羞涩的低下头,随手抹去面上泪痕,周亚夫最后一次望向刘胜,终还是露出了一抹温和的微笑。

“殿下也不必多想。”

“这不过是一个将死之人,在临死之前的感慨、唏嘘罢了。”

“只可笑我周亚夫戎马一生,功绝天下,临将‘病故’之际,却还得托付一个自己厌恶、不懈的人······”

“呵······”

“还请殿下日后,于我周氏族亲稍加看顾;”

“纵是有人触犯国法,也请殿下看在今日,亚夫肯低头的份上,稍行宽恕。”

“臣,且先谢过太子殿下大恩大德······”

“条侯臣周亚夫,谨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