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朕逗你们玩儿呢(2 / 2)

“罢了······”

“新君即位,欲立其威;”

“就当是为了新君,忍下天下悠悠众口的唾骂吧······”

漫长的思虑之后,有一部分人决定低头,但面上无不是如丧考批的表情。

“不行!”

“陛下都还没加冠亲政,就要做如此骇人听闻的事,如果让陛下做成,将来还不知道要出多大乱子!”

“绝对不行!”

“一定要阻止陛下!”

很显然,更多的人,还是选择做一个有血性、有骨气的汉臣。

这也并没有出乎刘胜的预料。

毕竟在这个民风剽悍、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满脑子打打杀杀、满脑子‘舍生取义’的暴躁时代,气节,往往比一切都来的更加重要。

但现在的刘胜,显然顾不上因为这些人表现出的气节,而对这些人表达钦佩。

——刘胜要做的,是认清敌我······

“桃侯,是鲁公项籍的后人,自先祖被太祖高皇帝赐刘姓、封彻侯,便世受我汉家的恩宠。”

“尤其大行皇帝,对桃侯宠爱有加,更甚曾要将桃侯,拜为食禄万石的百官之首。”

“——就由桃侯先说说吧。”

“大行皇帝的庙乐,真的就如诸公所说的那样:一旦兴建,就会惹得上苍恼怒吗?”

刘胜此言一出,便见刘舍手忙脚乱的站起身,甚至还半真半假的摔了一跤!

连滚带爬的走到殿中央,更是脸都不要了——跪地就是一叩首!

“陛下明见万里,仁孝无双!”

“早在陛下尚还潜邸之时,‘公子胜仁孝无双’的美名,就已是天下人尽皆知的事!”

“陛下有如此孝心,实在是旷古罕见!”

“臣认为,有陛下这样纯孝的子嗣,纵是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也当瞑目······”

毫不迟疑的一顿熘须拍马,自是惹得殿内公卿百官下意识侧过头,将鄙夷的目光撒向跪叩于殿中央的刘舍。

待反应过来刘舍是个什么人,众人便也就见怪不怪了。

试问:桃侯家族的家训是什么?

——誓死忠于圣天子,谁是天子忠于谁!

这句话,是当年吕太后驾崩、诸吕子侄意图做乱长安,最终被陈平、周勃等朝公大臣联手阻止之后,上一代,也是初代桃侯刘襄亲口说出来的话!

对于汉家而言,桃侯二字,永远都象征着天子的忠心走狗。

至于原因,也非常简单:初代桃侯刘襄,本名项襄;

楚霸王项羽,得叫项襄一声堂弟······

“桃侯,果然是我汉家的忠臣呐”

“大行皇帝果然没看错人。”

百官公卿沉默之际,便见刘胜轻描澹写的道出一语,便轻轻一摆手,示意刘舍暂且退下;

随后,便见目光移向了九卿班列当中的另外二人。

“汝坟侯、塞侯,也都是大行皇帝百般信重,引以为肱骨心腹的重臣。”

“——能有二位宿卫禁中,朕即便是未冠而立,也安心的很。”

“不妨便由二位说说:大行皇帝这庙乐,究竟是否······”

对于刘舍,刘胜并没有太拐弯抹角,也几乎没有给刘舍留反对的余地;

但对周仁、直不疑二人,刘胜明显多留了一分体面,和些许转圜的余地。

也果然不出刘胜所料:二人在听到自己的‘’之后,面面相觑片刻,便也先后站起身,走到了殿中央;

却并没有如刘舍那般大礼叩拜,而只是深深一揖。

“禀奏陛下。”

“臣本只是个粗人,凭借些许浅薄的医术,才得以被太宗孝文皇帝,送到当时还是储君的大行皇帝身边。”

“大道理,臣不懂。”

“臣只知道:大行皇帝在位九年余,天下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田亩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周仁的态度很明确:我不管大行皇帝配不配,反正我觉得配!

而相比起周仁这个脑残粉,历来以爱惜羽毛闻名于朝野内外的直不疑,态度却是暧昧了不少。

“国之大事,唯戎与祀。”

“臣认为:大行皇帝是否应当兴乐建庙,是关乎到宗庙、社稷的大事。”

“无论最终做出怎样的决定,陛下都应该和百官,还有太皇太后、太后再三商筹。”

“如此,才能做出最妥当的决策,并让百官信服。”

直不疑模棱两可、置身事外的态度,也同样没有出乎刘胜的预料;

不冷不澹的点点头,刘胜又依次问了九卿当中的其他六人。

结果与刘胜的预想大差不差:内史田叔、奉常窦彭祖选择坚守原则,宗正刘辟强选择保持沉默;

而廷尉赵禹、典客公孙昆邪、太仆袁盎三人,则是以相较于刘舍相对体面的方式,温婉表示自己支持刘胜的决定。

问过九卿,刘胜的目光,便移到丞相陶青、御史大夫晁错二人身上。

但最终,刘胜却并没有将同样的问题,抛给这两位关乎朝局安稳的重臣。

——九卿的意见,刘胜还能粉饰为‘个人看法’;

但三公的意见,却基本可以算作是半个政策,乃至是国策了。

刘胜没必要冒这个险,去试探即将离任的丞相陶青,以及刘胜本就‘知根知底’的御史大夫晁错二人。

而在短暂思虑之后,刘胜为这场朝议所做出的总结性发言,却让整个朝堂上下,都惊掉了下巴······

“诸公所言,都不无道理。”

“朕也想了想:大行皇帝的功绩,确实不足以兴乐、建庙。”

“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朕年幼无知,一时语失,诸公见谅,就当朕从没说过这些话便是······”

···

“散朝之后,少府、廷尉、典客、太仆、郎中令留一下,随朕一同送太皇太后、太后回长乐。”

“太皇太后,也有话要和几位朝公说······”

刘胜话音刚落,御榻之上的两位太后,便应声站起身;

随着一旁的谒者仆射汲暗一声悠长的唱喏,太皇太后窦氏、太后贾氏、天子胜三人,以及跟在身后的刘舍、赵禹、公孙混邪、袁盎、周仁等五人,便在满朝公卿瞠目结舌的目光注视下,缓缓朝着殿外走去······

“朝议毕”

“百官恭送太皇太后、太后、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