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自己上一次举杯是什么时候吗?
陈明记得。
而且就在不久之前,自己的结婚当天。
人生会有很多举杯的时刻。
有些时刻是因为高兴共饮,有些时刻是因为借酒消愁。
虽然陈明不胜酒力,但他始终觉得,如果一场没有举杯的人生是不完美的。
举杯本身不是重点。
背后的用意才是人们聚在一起的原因。
而《干杯》这首歌阿信本人亲自作词作曲,在2011年创作出来的歌词。
说实话,如果不看歌词,只看歌名,你会觉得这是一首感情方面的歌曲。
你完全想不到,这首歌讲的是干杯。
而干杯的对象是和一生之中的故人,以及和最后弥留之际的自己。
正因如此,陈明到现在还记得,这首歌被阿信收录在《第二人生》的专辑中。
歌曲只能缅怀。
缅怀自己有过遗憾,有过精彩的一生。
但对歌来说,歌曲里面的世界便是不少人的第二个人生。
陈明一直相信,唱歌并不是炫耀唱功的过程,而是一种情感共鸣、感同身受的过程。
因为,唱功可以训练。
但感情练不出来。
只有经历过一定的事情,拥有一定的年龄,才能对某些歌曲中特定的感情有所触动。
《干杯》同样如此。
它可以做到触动所有人的心。
尤其是那些年纪偏大的听众,他们听到这首歌的感触一定是最深的。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这首歌是关于友情的歌曲。
因为MV中出现了不同朋友的画面,不仅如此,朋友的画面非常多。
上学时期的同学是朋友;
打工认识的同事是朋友;
同一公司的艺人是朋友。
对陈明来说,也可以说是送给友情的一首歌。
但抛开这一点,MV中还出现了很多其他人物和角色,有家人、有爱人。
MV中出现的角色太多了。
本来,MV不应该出现这么多角色。
因为MV一般只有短短的三四分钟,时间太短,出现的人物太多,观众会觉得很乱、很杂。
毕竟,MV不是电影,也不是电视剧。
它不会给编剧大篇幅的交代背景,介绍人物的时间。
很多时候,
观众第一次看MV的时候,都需要自己去猜,自己去想。
MV是讲什么的?
出现的人物是谁?
他们是干什么的?
这些问题都需要观众自己去发现,而不是让MV的编剧、拍摄PD去解释。
这种情况下,
MV肯定追求的是最简单的剧情和最少的人物,去讲比较生动有趣的故事。
可以说,
《干杯》这首歌的MV其实很冒险。
因为它太杂了。
它想用短短的三分钟,讲完人的一生。
这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尤其是在2011年,那个华娱百花齐放的年代,其他艺人的歌并不比五月天差多少。
娱乐圈的粉丝可能今天喜欢五月天,明天就喜欢其他艺人去了。
所以,
尝试有好有坏。
如果尝试出错了,那就会流失不少粉丝。
但庆幸的是,这首歌的MV做到了人多却明了。
每一位出境的角色都会给人一种身份明确,真实清晰的感觉。
人生很长,也很短。
遇到的人很多,但忘记的人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