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景泰回去向四王子汇报时,四王子并不在意:“随他们去吧,玉石再好也是石头,就算他们能得到,那死沉的物件想运出去是那么容易的?”
葛景泰:“她还说,开春还要咱们把矿山也划好范围。”
四王子:“那你就再跑一趟不就完了?”
葛景泰:“……”
千余丈的高山!心里苦,不能说。
有玉石的河滩都是荒芜人烟的戈壁滩,没树、没柴,不能居住,楚清把人马撒开,就像当年知青下乡一样,就近寻找当地人的毡房借宿。
吃不起粮的永远是百姓,楚清带的粮食足够,让当地人十分主动地接纳他们。
有些家庭甚至为了多得些粮食,一大家子人挤在一个小毡房里,把另一个大些的腾出来供大宣人使用。
不但如此,他们还承包了做饭、洗衣等生活服务。
但生活的艰苦还是让丐帮的年轻人有些无措。
虽然有衣有食,在沃斯人眼中已经是富足的冬季,可对于来自江南的小伙们,不习惯如此彻骨的寒冷,更适应不了硬巴巴的烤馕就开水就是一顿饭的单调饮食。
在他们并不很长的乞丐生涯中,真没受过这等苦。
好在楚清带来的黄豆和大蒜起到巨大的作用。
毡房里,凡是能盛水的器皿都被他们用来发豆芽,大蒜则容易些,找些有凹陷的石片就能盛放好几头蒜。
虽然寒冷,但毡房里也能取暖,即便慢些也能长出来。
靠敲竹杠、打砸抢和乞讨度过青春期的丐帮青年们,在遥远而寒冷的国度里,与热情的牧民说着相互听不懂的话,期盼着菜苗的生长,竟然让他们多少有些沧桑的心灵得到净化。
每天清早,牧民们起来捡粪的时候,小伙子们也都起来,人手一把铁锹或铁镐,跑到河滩上刨石头、刨冻土。
不得不说,这批铁镐铁锹带的非常好,不但可以当做工具,也能当做武器,起到不小的震慑作用。
要在界碑范围内,找到不易被夏季山洪冲击的地方开条路,是个讲究活,青年们干得辛苦。
牧民们因为得到很多粮食,也会好心地教给他们,如何在刨出的石头中找到玉石。
最用心的是学院的那群小子。
他们比丐帮小子年龄小,刨石头这种出大力的活他们干不了多一会儿就得歇一歇,让他们心中惭愧,所以在跟技术有关的问题上就多承担一些。
这些学院孩子的存在,成为当地牧民与大宣人最好的连接友谊的桥梁。
这些孩子都是去年就入学的,已经学了一年,带过他们的是吕师傅和老黄忠,而这两位师父,又是多才多艺之人,手艺上的事情,都触类旁通,也把这群学生教的什么都会一些。
他们利用最少的材料,帮助当地牧民修补毡房、羊圈,还有人会一些兽医手段,帮助牧民的牛羊治疗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