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何不食肉糜(1 / 2)

<divid="tet_c">这里面最惨的怕还是朱元璋了,此时也是忍不住眼眶湿润起来。

大年初六,朱元璋便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父亲被活生生的饿死了。

大年初十,父亲尸骨未寒,朱元璋又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大哥被活生生饿死了。

正月十二,大侄女在自己面前被活生生饿死。

正月二十二,母亲将家里最后一口吃食留给了自己,在自己面前被活生生饿死。

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自己一家老小,竟然一个个在自己面前,活生生的被饿死了。

这是多么惨绝人寰的事情啊!

自那时起,朱元璋原本那颗肉长得心,渐渐的变成了石头。

他暗自发誓,不把蒙元连根拔起,就誓不为人!

他要让天下再无贪官污吏!

他要让百姓再不会因为饥寒丧命!

“有了此等神物,天下再无人忍受饥寒!”

“没错,有了此等神物,原先的口粮只能勉强养活一两个人,如今便是翻上一倍,不,三倍四倍都不成问题了!”

“要是大明四处都种植这等神物,咱大明未来何愁不兴盛?咱大明的人口势必可以翻上数倍!”

这群人对于这种亩产高达数千斤的农作物出现后,心里第一个念头便是,大明的食物不愁了,大明的国力便会蒸蒸日上,大明的人口也会井喷式爆发。

如今仍旧是小农时期,人口确实是摆在首位的。

只要人口上来了,国力就会上涨。

一旦人口不足,国家距离灭亡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而封建时期,人口上涨或者下降的根本核心,就在于食物是否充足了。

整个大明,最巅峰的时期,人口也才一亿出头,到了清朝的时候,人口才迎来i井喷式的上涨,基本都能维持在两亿人以上,最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了四万万人。

清朝当家作主的是满族人,贪官污吏也不少,皇帝甚至不如朱元璋。

之所以人口相差如此之多,根本原因就是满足皇帝遇到了好的时代。

努尔哈赤入主中原的时候,小冰河时期也基本快结束了。

而这个时候,他们有跟欧罗巴人存在海外贸易,因此让红薯跟土豆以及玉米,传进了华夏。

有了这些东西,加上小冰河时期的结束,基本上不会再有人被饿死了。

因此此时的朱元璋看见这三种农作物,已经笃定大明的未来一片光明,超过历史所有朝代,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现在就是粮食才是国本,民以食为天的朝代。

只要粮食足够,余下的问题也就不成问题了。

因此这群人,才会如此激动。

“我说你们至于吗?不就是亩产几千斤的农作物而已,这么激动干啥?”

朱英一脸疑惑的看着这群人,满脸的不解。

这群人老李已经半截身子入土了,老徐也是五六十的人了,一个个热泪盈眶,痛哭流涕的,跟打了鸡血似的。

不过朱英有这种反应,倒也正常。

虽然能够理解,但却无法感同身受。

古人对于粮食的渴求,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自然无法感同身受。

身为华夏子孙,对食物的渴求,数千年来就没停下过探索的脚步。

不管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又或者是水里游的,只要毒不死人,华夏的人都能吃。

现在大明的人口并不多,连二十一世纪的十分之一都不如,但放在如今这个时代,却也足以称得上是大国了。

只是全国的粮食产量,却已经养不活这么多人口了。

因此正常的粮食不够吃,没办法,只能想想别的办法了。

因此倒也不是华夏人好吃,而是实在是不想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