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朕补充几点,你们斟酌(2 / 2)

在地方展开募捐。

等路修好之后,在这条路最显眼的地方,树立一块功德碑。

上面按照捐献钱粮的多寡,将各家族或者是人的名字刻在碑上。

各地方,都是有世家或者是富商的。

通过这种方式,一定能够募捐到一些钱财。

如果实在不够的话,朝廷还可以补贴一部分钱款。

如果再不够——哪就没办法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现在大唐就只能先将好修的,重要的,有钱的地区的路,先修建起来。

允许少部分人少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大家发家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苏长生的建议被李世民欣然接受。

……

接下来,朝堂上的大臣们,开始为如何修路开始了不断的争吵、协商。

他们都同意修路这个策略,但是这条路到底要如何修,却是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太一致。

各人有个人的看法。

有些激进派,恨不得一下子将整个大唐的路部都修建起来。

而那些保守派则是认为需要量力而行,最好是先在某一区域进行实验。

如果切实可行之后,再慢慢推广,并且推广的速度不易太快。

最好是一个道一个道的进行推广。

而对于服徭役的事情,意见就更不统一了。

对于修路所需要的费用问题,更是众说纷纭。

修路被提升为国策,而这个政策,一旦里面存在缺陷疏漏。

一旦下面执行下去的话,受苦的可就是天下的百姓。

百官对此,无不小心谨慎,慎之又慎。

也正因为此,百官之间,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

各部之间,各有自己的思量。

最终,他们将自己的看法上报给李世民,让李世民裁决。

而接下来,李世民将他们都召集到一起说道:

“诸位爱卿,你们的顾虑都很有道理。”

“而朕这里呢,有几个想法,还请诸卿斟酌。”

“第一点就是,将修路的主导权,放给各郡。各郡按照自己郡的情况自行安排。”

“而朝廷考核官员的时候,当地的经济情况还有修路情况,会作为一个主要的考核点。”

“第二,以后废除徭役,但凡朝廷要动工,必须要招募民工,本着自愿的原则进行。”

“第三,地方官员,可以自行树立功德榜,向当地富商招募资金。”

“第四,根据地理位置经济位置还有军事位置的重要性,然后根据各地的经济状况,朝廷可以进行适当的补贴。”

“具体需要补贴那一条个郡需要补贴多少,就需要诸位进行斟酌了。”

听完李世民的话,几位官员,都是不由眼前一亮。

陛下的这几点建议,绝对是查缺补漏。

将他们提出的各种建议中的缺陷,部都给补充上了。

陛下的这些思路,几乎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实在是太面了。

面到,他们都感觉这不像是陛下能够想出来的主意。

陛下固然是雄才大略,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至少在修路这一方面,陛下并不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