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看着王珪幽怨的眼神,尴尬的笑笑“王公,我也不是故意的,我听孝恭王叔说你们挨骂的事了,我只能说一句,陛下这人不分事理。”
一句话,把王珪吓的赶紧左右看看,确定无人后,才紧张的开口“你作死别带着我啊,你是陛下的孩子,我不是,老夫我还想舒舒服服的退休。”
李宽笑几声,坐下来和王珪一起聊天,让厨房送点吃的过来。
李宽给王珪打打下手,一起浏览政务,给奏折分门别类,偶尔写一写自己的见解。
大多数时候,都是听王珪讲述自己对于天下事务的见解,偶尔王珪会拿起某个奏折,给李宽讲述这个政策出现的原因,可能会造成的问题。
这种拿着案例讲述的过程,就是基本的教学。
李宽对于王珪的教导持感恩态度,这是对方三十多年的生活见解,更是对方为官数十年的工作经验。
午饭时,王珪和李宽一起坐在工作位置上,吃着底下人从御膳房送来的食物。
一碗米饭,一块羊排,两份当季的蔬菜,再配上一碗汤。
李宽看着这份工作餐,只想说一句,这和后世的企业工作餐没啥区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这是御厨做出来的。
一边吃饭,王珪一边和李宽聊天。
“楚王殿下,你觉得当京官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询问,这个询问让李宽有点犹豫,不过,他还是快速的回复道“平衡各方势力?”
王珪晒笑一声,摇摇头,并不是这个。
“我本以为楚王殿下会有独到的见解,但现在看来,楚王殿下还是年轻。”
这话让李宽不知该如何去接,他都不知道对方是在夸他还是在损他了。
王珪放下碗筷,沉声道“当京官,最重要的是给自己的身后势力争取最大的利益。”
“官职,爵位,人脉,传承,钱财等等。”
“这长安城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博弈场,每一位长安城的官员身后都站着无数人,他们不光需要为自己负责,也需要为别人负责。”
“就像这个奏折,你用我说的局势去看一下。”
王珪抽出一个奏折交给李宽。
李宽疑惑的接过去,用长安城是博弈场的眼光去看这个奏折?
奏折上的东西很简单,是一份申请进长安述职的要求,申请人是冯盎。
看到冯盎这个名字,李宽瞳孔猛缩,紧接着,王珪又递给他一份奏折,这次是冯盎举荐自己长子冯智戴来长安当官。
用看博弈场的想法去看,李宽犹豫一会后道“大唐有冯盎需要的东西,他想要来长安谋划一些东西?”
王珪笑笑,解释道“你说的对。”
随后王珪又把几张不算奏折的奏折从自己桌上拿出来,交给李宽,示意他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