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讨论,皇帝李二最终拍板:“茂公说的对,实力才是最好的长城。高句丽渊盖苏文不可一世,手握二十万新兵就敢猖狂来袭,可最后如何?还没看到我们的四十万大军,仅仅是听说我们募集到四十万新兵,他就已经吓得望风而逃了。”</p>
“既然如此,那就不必劳师动众空耗人力了。跟新兵宣传一下,说高句丽望风而逃,自愿献上国内城和乌骨城求和,朝廷已经允了,大家可以回去准备秋收了。”</p>
“我方人员分出四万,乌骨城、国内城各驻兵两万。其他人继续回去各个城池做城管,因为此次聚将支援,城管被抽调到前线,各个城池肯定有出问题的地方,这就是隐患,大家回去先把隐患消除。”</p>
这时李绩不解的问道:“陛下,既然不打了,那我们要不要考虑撤兵呢?毕竟将士们出来两年了……”</p>
李二沉默了。</p>
这次沉默的时间比较久。</p>
下面的人已经吵了起来,现在回去?万一高句丽卷土重来,二十万大军入侵,那我们难道再回来打?不能因为高句丽一句话,我们就草草撤兵了。</p>
李绩的意思是,既然这次四十万大军已经招募上来了,那就可以从本地这些人选拔出一批能打的兵士,四十万至少能挑出十万强兵,稍加训练就是精兵。有了这些人驻扎国内城和乌骨城守护,就不怕高句丽反复无常了。</p>
训练本地人?</p>
能信得过吗?他们才归顺一年多,万一我们撤兵了,他们有人跟高句丽暗通款曲……原本就是高句丽的民众,一个不好被人策反回去,呵呵,后果不堪设想。</p>
对于侯君集这个质疑,李绩沉默了,他承认自己疏忽了,虽然现在民众呼声很高,但人心思变,他们跟高句丽血脉相连,心怀旧主这种事,谁敢赌?</p>
大家没有吵出结果,于是所有人不约而同的看向了皇帝。</p>
皇帝也想通了心中的担忧,抬起头来认真的说道:“诸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朕以为,吃到嘴里的肉,没有吐出去的道理。虽然冠军侯算定了高句丽的灭亡,但事无绝对,我们还是要做最坏的打算。立刻撤兵是不行的。”</p>
众人点了点头。</p>
可皇帝话锋一转,“茂公说的,士卒思乡也是实情,我们需要认真考虑。”</p>
“但解决思乡之情,未必只有回去才能解决。”</p>
“哦?陛下的意思是,家书?”有人不解道。</p>
李二摆手笑道:“家书不行,我们出征两年了,将士们也时常回寄家书,所以此法只能缓解,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p>
“呵呵,不卖关子了,除了让士兵们回去,我们是不是可以让他们的家人过来呢?”</p>
啊?</p>
这、这是什么方法?大家集体懵逼。</p>
没听说过,家中有人在外出征,互相思念了,把士兵的家人全都接来?这……</p>
这时,反应快的李绩猜到了,试探着问道:“陛下莫非是想让一部分士卒在这里安家?”</p>
李二哈哈大笑道:“不错,知我者,茂公也!”</p>
“打下来这么大的领土,没人镇守不行。虽然我们灭尽了当地贵族,也收获了看似所有的民心。但毕竟没经过我们的教化,不能完全撒手。”</p>
“相对于迁移百姓过来,跟当地百姓进行融合,不如保持如今这般纯粹、和谐的环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