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2 / 2)

过了这个村,以后可能就没这个店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事。

卢有福家一百三十二两,张顺、王耕牛、刘二狗三家各收入九十两,剩下的几家,虽只种了两分地,但因为产量高,也都分了将近三十两。

这事是赵太守亲自吩咐下来的,高产农作物的事又关乎整个潭州,岑叔砚并不敢苛扣卢家银钱,全都如实发下。

等所有人都收到官府发下来的银钱时,都有些不敢置信。

自己春季就种了两分地土豆,就挣了将近三十两比过去他们全家两年挣的还多啊。

尤其是张顺、王耕牛他们。

跑商虽然挣得多,但也是一件极危险的事,在跑商途中,你可能会遇到盗匪、野兽、强人,甚至一场风寒,可能就让他们客死异乡。

且他们毕竟是护卫,一趟护卫的钱,也不过十两银而已,十多个护卫,卢父光是付给护卫的钱就超过百两,更别说路上吃喝拉撒、各种税和入城费、过路费等等。

卢家虽然赚的是大头,但是一年算下来,挣得也没大家想的那么多。

现在他们不用冒任何风险,只是种了一亩地,就收获了九十两(三十两)这样的高收入,是他们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

人人看着卢父,就如同在看财神。

对卢家的红薯地,更是看的更为紧要。

他们都知道,这红薯地虽然不是他们家的,但是跟着卢父有肉吃,有银钱。

卢父不是个自私的性子,土豆如此赚钱,卢父居然分了这么多给他们。

要知道,这些土豆种子,可全都是卢家的!

黄花村的人也是看着高地上这些人的收入,眼馋不已,可是望着数百护卫,没有人敢打高地上这些人的主意。

尤其是赵太守听说红薯藤被薅之后,叫衙门派了十个护卫来守着,日夜巡逻,更是派兵叫茶亭镇附近的盗匪清缴的一干二净,就怕这些红薯再招了害。

数百护卫队,护送十几车土豆回潭州的事,一路上被无数百姓看到。

那骡车上堆得都快堆不下,车辙将路面压出深深辙印的‘红薯’,给沿路百姓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红薯’:“那红薯真亩产千斤!”

“我嫁到黄花村的女儿都说了,官府记按粮种价收的哩!”

“要得!要得!亩产千斤呢!”

“要是种了这红薯,今年灾荒就不怕了呢!”

“官府收这么多红薯种,肯定不是自家种,肯定要卖的,赶紧去问问价格撒!我那闺女说,黄花村的外乡人,就是种了两分地,都分了好几十两银呢!”

哪怕最是贫苦的人家,都想去买些‘红薯’回来种。

“可是这东西咋种啊”

百姓一般很少去衙门找官府,他们有事都会去当地的三老和里正。

一时间各地三老和里正家里都挤满了打听消息的人。

茶亭镇里正和三老家也不例外,他们因为次日就去了现场看黄花村高地挖土豆,可以说是获得第一手消息的人,得知的消息比任何人都准确,都确切。

在他们纷纷给予肯定回答后,茶亭镇的百姓都惊呆了。

里正道:“现在土豆都被官府收购了,我明天就去潭州城打听,是什么章程,哪些人要买的,赶紧回去通知乡里亲朋,报个数来,我好心里有个数!”

从潭州城到茶亭镇靠潭东潭南方向,因为岑农官常去黄花村,消息是最灵通的,潭州以西和潭州以北,因为山多,消息要滞涩一些。

潭东和潭南这边的三老和里正,得到消息后,就立刻往潭州城里赶,想去打听第一手消息。

这些人全都是人老成精,一来,他们想打听清楚具体情况;如果消息属实,他们就要赶紧回去,招呼乡民,去官府采买土豆种子回来种植。

就怕晚了一步,这土豆种子就被潭州城的世家大族、乡绅大户们给瓜分完了。

“不是说这红薯七月份才熟嘛怎么现在就收了”

“真的收了”

因为是茶亭镇的事,这些三老、里正全都去问茶亭镇里正和三老。

他们各自的乡镇都相邻,各家嫁娶基本也都是左右各镇,多少都沾亲带故,也不隐瞒,道:“收了,老朽亲眼所见,亩产高达一千五百斤!”

“真的假的那什么红薯,真有亩产一千五百斤”听得人无一不啧舌。

茶亭镇里正抚了抚下巴上花白的胡须,买了个关子,得意道:“亩产千斤的红薯得七月才熟呢,那亩产一千五百斤的,名为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