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暴风雨前夕】(2 / 2)

董浩云去年能造6艘226万吨的船,让他刮目相看。自从肯尼迪死后,新美国总统立即扩大了越南战争,所以亚洲航运也非常不错。

董浩云凭借和美国的政府关系,也接到不少军事物资的运输,大赚特赚。

环球集团也接到了一些活,但没有董浩云的关系硬,毕竟董浩云就是台岛籍,且早年和美国军队合作过。

所以董浩云赚了钱,立即举债造船,这和他的作风差不多。可惜他才不到两百万吨船只,还得慢慢发展。

“好,下周去日本一趟,将今年的造船任务完成!”

冯永发犹豫了一下,问道:“老板是不是觉得苏伊士运河会出事?”

毕竟公司突然负债增加,和老板一向的作风不一样。

林志超说道:“你觉得会不会出事?”

做航运的,最关心的莫过于欧美政治、中东局势。

冯永发想了想,说道:“这几年以色列和阿联(埃及领导的阿拉伯联合国家)确实冲突不断,上个月叙利亚和以色列还发生空战,叙利亚损失六架战机。说不定,还真有可能发生战争!”

林志超平静的说道:“不管有没有发生战争,我又从其它公司调集3亿港币的资金,可以作为这次造船的订金。这样算下来,我们大概也就是32亿美金的近期和远期负债。就算以目前的行情,两年半也足以还清,不碍事!”

冯永发点点头,说道:“好的!”

他只是稍微提醒老板一下,负债高了点。

话虽说以目前的行情,两年也差不多可以还清,在不造新船的情况下。但就怕新船租不出去,航运下跌,届时三亿多美金负债就要命了。

当然,目前航运形势不错,应该不会突然下跌的,冯永发如是的想到。

两天后,林志超又来到长江工业园区,他让几个集团高层陪着考察了生产车间。

“现在长江工业园区有多少名工人?”林志超问道。

“长江工业园区一共是121万名工人和职员,主要集中在玩具和拉链工厂,高级假发和美的电器的工人不是很多。将军澳那边的冶炼厂,一共是1500名工人。”王良随即回答道。

美的电器,并没有发展得很厉害,收音机和电风扇都不是香港的前三;实际上,也没有认真的发展。

林志超又问道:“那大家的薪水如何?”

王良和大家有些意外,老板应该知道才对,不过想想可能是老板要引出接下来的话题。

“薪水都非常不错!按照你的指示,去年底辞退了一些非熟练工的低收入者、童工等,如今我们的工人,几乎都是熟练工人,薪水普遍达到250~300港币。这个水平,已经是香港差不多最高了,很难有工厂能达到这个平均数据。”

“好,我们是香港最大的工业集团,自然也是要待遇最好的工业集团。”

之后,林志超不再讲这些,该布局的已经布局好了。

不仅仅是要保证长江工业集团不要爆发罢工潮,更重要的是还要大家团结一心,保证接下来的大半年能正常生产。

当然,实际上香港罢工的就是那些有工会的,即香港电车、天星小轮、港灯、中巴、九巴等。虽然一开始是私人塑胶花企业开始的,但那个完是引子而已,后期都是有组织的。

实际上,今年香港的工业产值并不会下跌,会继续增长。这也证明,香港的私人企业还是非常强势的,你要搞事,我就开除你,马上就能找到人干活。

到了生产车间,林志超看得比较舒适。

香港其它工厂,普遍比较狭小、杂乱,而长江工业的工厂,显得井井有序、干净、空间也不算密集。

这得益于4S管理制度,以及足足120万平方尺的工厂楼面,厂房非常充足,而还空了一半。因为塑胶花和假发不生产后,留下不少厂房。

考察一番后,林志超要带着高层去工人食堂吃饭。

不过他刚打完饭,就有些没食欲起来,不过他还是和高管们坐在一起吃。

“我记得标准是每人5毛钱的伙食,你们怎么看?”林志超一边吃着,一边有些不高兴。

王良刨了刨菜,随后说道:“有油水有肉,标准应该不会错,我们采购部门都有监督贪污的。只是这个菜没有用心炒,感觉厨师很不负责任。”

林志超说道:“那还用说!晚点这方面再改善一下,五毛钱的伙食标准已经很高了,去年就为了五分钱的涨价,闹得不可开交。五分钱可以购买一碗白粥和一碟小菜,可以吃顿早餐;现在我为工人拿出每人五角午餐,吃这个样子,我是不高兴的,而且搞不好那些厨师瞎搞。在这方面,给我尽快办好!以后集团管理层,就轮流来体验一下。”

“嗯,我们一定认真的办!”

不少工人好奇的看着他们,可能不太认识林志超他们,但西装革履的,还是比较少见。管理层是有专门的食堂的,等级观念还是要有的。

林志超见状,招手喊来两个女工。

“你们觉得现在伙食怎么样?”

两个女工有些害怕,一人说道:“比去年好多了,每吨都有肉!”

林志超夹起一块肥肉,说道:“这样的肉你们吃得下去么?”

长江工业的女工很多的,没有什么歧视,男女同工同酬。

“有点肥,偶尔吃得下!”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这就是了!这厨师也不知道搞好点,你们放心,一周后这种情况要得到改善。厨师烧不好,就换掉他们。去吧!”

随后,林志超对高层讲道:“可以搞两个菜,分开炒!一个油水较多的菜,一个蔬菜,而且成本其实是一样的,就看他们用不用心!”

王良点点头,说道:“老板说的对,这方面我们企业是‘以人为本,善待员工’,但工作没有做好。”

林志超说道:“我们工厂为什么在香港做的那么大,还那么赚钱呢?不说大的方面,就是我们工厂的熟练工人非常多,很多都是干了五年、十年以上的工人。恰恰,我们的拉链、玩具都是在和日本竞争,靠的就是品质。假设拉链是生手生产的,你们能确保质量还有这么好吗?”

王良说道:“肯定不行!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熟练工很珍贵的,新进员工只能做一些不影响的工序。”

聊了一通管理方面的道理后,大家都收获良多。

林志超考察过德国、日本不少工厂,他们工人的质素真的很好,所以这些年他也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一周后,林志超开启日本之行,此行他要造10艘226万吨的油船。但是,他和各家造船厂讲好了,要进行保密,至少造船的业主要保密身份。

一共在四家造船厂完成订单,交付日期都在12~18个时间。也就是说,最晚也是在1968年10月交付;届时,刚刚关闭一年时间,别人的船还没有下水,依旧抢手得很。

预计,前四年都处于一个紧缺商船的状态,毕竟造船厂也来不及造;船坞能造多少船一年,都是有定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