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因扇而议 (2)(1 / 1)

在历史上,中国扇子曾流传日本、欧美等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扇子生产以至宫廷礼仪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早在唐代,中国绢扇就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宫廷内流行。天禄年间(970~972),宫廷内的绢扇以紫檀木镶嵌螺钿为柄,中国红罗为扇面,风格华贵。圆融天皇(970~984)还将绢扇作为赏赐功臣的礼物。清代初叶,中国折扇大量出口日本。16世纪初,中国折扇传入欧洲。葡萄牙、西班牙因为缺乏优质纸张,以细嫩的牛犊皮、羊羔皮作为扇面,称为皮折扇;有的还在扇面上洒以香水,称为香皮折扇。同一时期,法国宫廷内流行用中国绢绸和牛犊皮制成的折扇。18世纪,法国大量进口中国的竹扇骨,在巴黎组装、生产折扇,使巴黎成为欧洲制扇手工艺的中心。法国宫廷贵妇们使用的折扇以象牙、珍珠贝壳、玳瑁、椴木等为扇骨,上面镂雕精巧的涡旋纹、玫瑰花等洛可可风格的图案;扇面以羊羔皮、纸、雏鸡皮、中国的绢和纱等制成,饰以彩绘、刺绣、珠绣等,风格秀丽。17世纪末,中国折扇传入英国,使英国折扇生产逐渐兴盛。1709年4月19日,在王后安妮(Anne,1665~1714)的批准下,200多名伦敦折扇匠师成立了同业公会。1747年,伦敦折扇同业公会成员达839名。17和18世纪,折扇已经成为欧洲国家宫廷中订婚、结婚、加冕、欢庆胜利、国王病愈、葬礼、舞会等礼仪的礼物或纪念品。

柄扇起源早,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82年在湖北江陵马山战国墓出土的短柄竹编扇与楚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羽扇。

柄扇,是以较为固定的扇面,下加一把柄而成。有些为了加固及装饰所需,附以扇托。讲究者,在柄下镶嵌扇头,垂以扇坠。

由于柄扇历史较长,所以种类多,质地杂,良莠差异大。除引风纳凉外,还有表示身份的,如车驾上,仪卫的障扇。

折扇的扇面,最常用的材料为纸,也有用绢和夹纱的。其中纸的扇面占绝大部分。

纸扇面分有色扇面和白色“素面”。除白面外,有色扇面中以金面最讲究也最复杂,最受人欢迎。有泥金,屑金、洒金、冷金、半冷……。其中泥金在中国很早就使用。在唐代开元、天宝时已用“泥金帖子”。泥金的制造,是从金箔做起的,把黄金打成金箔。如《吴县志》中记载,苏州金箔制作,又俗称“红飞金”,每张三寸三分见方。每两黄金能制2319张。并有“大赤”、“佛赤”和“田赤”三种深淡各异的色彩。“大赤”是黄金的本色;“佛赤”则拼人紫铜,颜色显得深赤;“田赤”则内含纹银二成,故略呈淡黄色。制造泥金用的金箔,三者皆有之,故泥金亦有三种花色。

制造泥金的金箔必须打得枯彻,要薄要烂,制造出来的泥金才能细腻。所以泥金,有些人亦称“浑金”。现在有的用特殊方法制造出的代金粉所替代。

根据《芥子园画传》记述,泥金制法,是以手指蘸胶将金箔,粘人碟内,用第二指团团磨搨而成。而苏州《姜思序堂》的制造泥金,改用右手手掌的根部来磨搨,这样工作效能要高一些,效果也好一些。

总之,泥金是将金箔或金粉和胶成泥状,故名“泥金”。用它涂饰在白扇面上,成泥金扇面。

而洒金,屑金,冷金……,和泥金的区别仅是工艺上的不同。它们是先在扇面上施胶,然后将金箔以小片密集状洒上扇面,成雨夹雪洒金面,通称“销金”、“屑金”或“雨金”;也有称“洒金”。如大片分布在扇面上如雪片,称“片金”,也有称“洒金”。如全部布满金,即称“冷金”。有些扇庄将一面是冷金,一面是白面的称之为“半冷”。实际上泥金,冷金,片金,屑金都是金扇面上所常见的几种,都有“大赤”、“佛赤”和“田赤”之别。而在具体的制作工艺上并非如陈述那么简单。各个扇庄,在各个时期,均有自己的拿手特艺,有自己的专门客户、对象,负责选材、定做。在手艺中各有“窍槛”。所以对各种金扇面的称呼也不同,如有“韵松堂拣制全特加重赤泥”、“九华堂宝记监制元赤冷”、“王星记制品杭半赤冷”……

在历史上,大多数著名画家都有专门为自己加工扇面的扇庄,满足自己画扇的需要,才能使自己的画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游刃有余。明《五杂俎》载:“初以重金装饰其面为贵,近乃并其骨制之极精。”以目前传世及出土的明代扇面,仍以泥金扇面为多。扇面重金,以显华丽富贵,讨文人、士大夫们之喜,更受收藏者之青睐。

除各种金扇面外,还有格景、柿青、上青、湖色、珊瑚等有色素面的扇面,颇受欢迎,惜大多数品种至今已失传。还如《长物志》记载:“其画……又以金银屑饰地面……其所染青绿甚奇,专以空青海绿为之,真奇物也。”

白色素面一直是扇面中的主要产品,有纸、绢、发笺等。其中以纸质为主。产量大,品种多,出现早。从目前所见的传世扇面中,有明早期谢缙的《汀树钓鱼图》等。工艺复杂,有的是用多层宣纸裱成,有3层、4层、5层不等;有的选定上等的宣纸作表层,中间衬纸多用“皮棉”和“连史”。

而扇面的质量好坏不仅是选材,制作工艺相当关键。同样是白色素面扇,其高下迥然不同,真是判若云泥。在历史上,较有名的有镜面笺等。解放后的“老矾扇面”最为著名,专为高档折扇扇骨配套。其制作精妙,素洁大方,优于引笔、平正牢韧、久用不裂。特别其制法复杂,要经过开料、刮光、切形、上矾、整理、裱制、套刷、折叠、切通、沿边十道工序。

另还有仿古、发笺、绢面等白色素面扇。

特别要提到的三开扇面,专门为“春宫画”扇配制的,可以左右撒开。向左撒,即显“春宫图”,向右撒开,出现的是另一幅画面,用以隐蔽。

折扇中扇骨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形制古朴优美,幽雅别致;用材奇珍异宝,五光十色;装饰素净淡雅,赏心悦目;雕工巧夺天工,独辟蹊径,和扇面艺术交相辉映。谓之“红花绿叶”。折扇的扇骨取材宽广,据《野获编》载:在明代,“吴中折扇,凡紫檀、象牙、乌木俱日为俗制;堆以棕竹,毛竹为者,称怀袖雅物”。明?文震亨《长物志》云:“姑苏最重书画扇,其骨以白竹、棕竹、乌木、紫白檀、湘妃、眉绿为之,间有用牙及玳瑁者。”清《杖扇新录》曰:“骨用湘妃、桃丝、乌木、檀香、象牙、玳瑁、一切珍奇之品。”

确实,对于扇骨来说,首先是取材,而关键是精工,要经过打磨、髹漆、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流程。如是竹料,还要先经过选、煮、晒、劈、成型、烘烤等一系列工艺;然后进入“打磨”。除竹材外,其余如乌木、牙、骨、角等也需打磨。然后髹漆。这两步主要完成骨子的光色之美;而雕刻、镶嵌的目的是对骨子的装饰美化。

扇面用工笔彩绘,红日高照,群山起伏,古松盘曲苍翠,群鹤或立或舞,扇骨用细拉花图案衬托扇面。

在打磨中,水磨具有独特的效果,特别是一些有天成之美的,如湘妃,斑竹等,本身丝纹缕缕,彩纹斑斓,花斑点点,一经水磨,更具晶莹悦目、疏密自趣。而髹漆是对材料不足的弥补。如打磨贵在天趣,则髹漆妙于人工。髹漆早在明代已流行,日趋花样增多。主要有单色漆和斑纹漆。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金星珊瑚漆和细金雨雪满堂,前者以珊瑚红漆作地,洒以薰黄的银箔碎片。后者也是珊瑚红漆作地,而洒金片如雨夹雪。还有波罗漆和各种八宝漆,更有之嵌螺甸等工艺。特别是“漆心玉边”,在大骨中间漆以花色图案、留出骨边作为边框。髹漆主要使扇骨漆光闪烁,既五彩缤纷,又不失文静玉润之雅。雕刻是对扇骨的装饰,首先选图案,题材丰富,无所不取。但做工之精良却是关键。特别是反映雕工之水准的是竹雕,浅刻与深刻,尤其是“留青”。留下竹青为纹,露出竹黄为底,烘托层次,对比色彩。

对不同质地的扇骨,还用镶、嵌、画、烫等手法进行装饰美化。如木骨有嵌有烫、漆骨则有刻有画……。真是变化万千,佳构巧思,妙趣无穷。难怪在明清时期能出现如此之多的制骨驰名者。明《长物志》云:“……其匠作则有李昭、李赞、马勋、蒋三、柳玉台、沈少楼诸人,皆高手也”。

扇骨的形式相对说来较为简单,而其细部如肩、头的变化繁多。扇骨的长、短、多、少、宽、窄及式样决定了扇子的形状。但主要取决于扇肩和扇头的变化和扇骨的数量。扇肩通常在大骨的偏下方,若在中间为对开肩,若偏上称“倒肩”。扇肩也分有肩、无肩。肩头变化多,有排茄、古方、燕尾、玉兰、梅花、如意、竹节……。常见为方形、圆形。大骨,一般分花式和素式两大类。花式以曲折型,素式为平直型区分。两类均有宽窄、长短之分。

折扇的品种甚多,由于使用的对象不同,场合各异,而各取所需。如男式以九五?十六或九五?十八;而女式较小,为七寸?卅……

扇头,亦称“端”。其造型是折扇中最具特色与魅力的。据乾隆《吴县志》载:“马(勋)圆头、李(昭)尖头、柳(玉台)方头、蒋(苏台)沈(少楼)方圆井精、各擅其巧。”而流传至今的扇头形式,可谓琳琅满目、枚不胜举。其实,对扇骨的收藏重视要数苏州。扇骨作为民间工艺品,在苏州不仅流传很多,而且在50、60年代制骨名手云集。特别是文博系统的一批老专家,本身就是工艺美术家与文物鉴定家。在他们手中进出的扇骨均可以“万”来计数。为苏州博物馆征集了一大批成扇、扇骨。同时他们还常将自己家藏的,或刚征集到的,结合馆藏的扇骨、成扇来进行比较,商讨,鉴别。通过切磋琢磨,区别仿造与新创作的,并定期举办一些小型鉴赏会来提高鉴赏水平。甚至举办多次成扇、扇骨展览。将部分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扇头按时代绘成示意图展示。有些专家家藏的扇骨之精,扇头之美,难以言表。讲到扇头的变化无穷,佳构百出,妙趣无比。其发展有一个连续性、继承性,有些扇头虽然为元、明时期的,而在清代民国还在继续使用,仅将扇面换之。特别是仿造,各时代都有,直至今日。

扇钉及其工艺:“画龙点睛”,小小扇钉,对一柄精骨名画扇显得那么的重要,称之谓“扇骨尾部之枢钮工序”。先打眼,贯入牛角钉,再用火烫加帽。而要烫成帽,也不那么容易。一般用“钳烫”和“钻烫”方法,这样不仅钉轴不会脱销,还能有“鼠眼”,俗称“一粒椒”、梅花等多种花式出现。特别是,有些讲究者,为了点缀扇骨,在鼠眼上加上螺盖。还有些为了美化扇头,将一些扇头面积大的,如松枝圆头、花鼓圆头、开肩茄圆头、大圆头、葫芦圆头、正圆头、荸荠圆头(图十七)、琵琶圆头等。在大骨头部外,将一些圆形、环形,菱花形及其他图形的翡翠、白玉、宝石,各色的料器或金、银、铜的薄片镶嵌。然后烫钉。有的在钉梢上加帽钉,通称螺盖。其螺盖和镶嵌物或相映成趣,或画龙点睛,或浑然一体。使扇骨整体色调和谐,明快。特别是一些髹漆,嵌螺甸的扇骨更讲究扇钉的点缀。

其实这东西,是有钱人想怎么奢华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