摹本说他是无价,一点也没错,但要是身处长安,那价值肯定大跌。
虽然不是人人都能进碑林,但有功名的读书人定是直接去碑林自己模仿、借鉴才是最好的办法。
于同甫肯定的点点头,“为兄从不说假话,也从不说大话。”
石仲魁点点头,示意于同甫可以出题了。
等他一字一字的倒背某一段时,正堂内外就只剩下背书声。
就连于洪高回来了,小丫鬟和小厮们都没发现。
大概半个时辰之后,连续让石仲魁背了十几段的于同甫惊叹一声,“为兄今日方知人外有人的道理。”
说完站起来,抱拳对石仲魁行礼道,“贤弟聪慧如此,来日定然科举传胪、金殿唱名,为兄先在这恭喜贤弟了。”
“这个”,石仲魁忙站起来回礼道,“兄长莫再夸了,小弟不过是会背书而已,要是连秀才都考不中,传出去只会被人笑话。”
“没志气。”
众人一惊,回头就见于洪高一身绿色官服走了进来。
p鞭子的官服应该没几个人喜欢,明代是红青绿。
一到四品为红,五到七品为青,七品以下为绿。
但大周既然是干掉前陈朝廷,用明代服饰的概率就很小了。
所以本书中七品以下用青色,五品以下用绿色,三品以下用朱色,三品以上用紫色。
于洪高刚才站在院子里,确实也被石仲魁惊到了,但他比于同甫要更了解石仲魁。
稍微一想就知道这小子是故意为自己扬名。
这种做法有好有坏,但只要谦逊、有礼,不惹人嫌,出名还是好处更多的。
“思成和伯谦跟我去书房,其他人都散了。”
一句话,顿时把下人们吓的四散而逃。
跟着于洪高父子去书房的路中,石仲魁不由暗自想着,自己是不是太刻意了。
但他却不后悔搞出今日之事。
古代道路不畅的情况下,名声往往由亲朋好友嘴里传出去。
与其让别人来形容自己,还不如主动,并且有计划的营造自己的形象。
而且,古代士林和官场上,名声太重要了。
官场先不提,科举考试时,名声有时候虽然会是负担。
但绝大多数时候,才子之类的形象,肯定会给主考官和其他士子先入为主的印象。
主考官石仲魁没那个资格和关系去影响他。
但要是士林认可某个人,不仅获得一层金身外,今后你考了第一,议论的人就会少很多。
而且自己越出色,越出名,于洪高也就越有动力帮自己。
好老师非常重要,但好学生对老师来说,同样难得。
而且等入了官场时,一些人会慕名上门结交。
这等于给了石仲魁一个接触更多年轻官员的机会。
有句话不是说,多个朋友多条路。
还有政治的目的就是把自己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嘛。
还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书呆子你就和他讲道义、讲理念。
追逐名利者,你就帮他达成目的,即便不行,也能认清这个人,先尽量不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