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的婚事都定下来了,&bsp&bsp作为兄长,贾珠的婚事却成了一个大问题。
原本还有贾瑚顶在前头,但是,&bsp&bsp前段时间,贾瑚也定亲了,&bsp&bsp他结亲的对象是左都御史刘鸿的女儿。刘家是浙东大族,诗礼传家,&bsp&bsp刘鸿当年是张氏的伯父在江南做乡试主考的时候,&bsp&bsp取中的举人,&bsp&bsp因此,他也算是张家的门生,&bsp&bsp有着这么一重关系,&bsp&bsp贾瑚才能娶到刘氏女。
袭爵的长房走在了改换门庭的路上,&bsp&bsp急需要改换门庭的二房却在这事上寸步难行。原本国子监那边还是有几个先生对贾珠有些欣赏的,但是当初贾珠扛不住流言蜚语,竟是直接装病告假,&bsp&bsp一般人想象不到这种同龄人的冷暴力对于一个没有经历过多少事情的少年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bsp&bsp只会觉得贾珠是个经不住事的,&bsp&bsp心志不够坚毅,因此,虽说对那些勋贵子弟也很不满,&bsp&bsp但是对贾珠也有些失望,因此,之后贾珠只是挂着一个荫生的名头,反而是在林家那边读书,国子监那边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若是贾珠能跟林海定下一个师徒名分,林海多半会帮着贾珠找一门合适的婚事。贾政也为了这事找过林海,&bsp&bsp林海虽说没有直接拒绝,但是却也提了个条件,若是贾珠能够在十八岁之前考中秀才,那么他就认下这个弟子,若是不能,那还是罢了。贾政能怎么说呢?林海二十出头就中了探花,对自家儿子的要求不过就是十八岁之前中个秀才,这已经算是一个比较低的要求了,毕竟,林海这样的身份,要是弟子屡试不第,林海面上也是无光!
得了这个许诺之后,贾政对贾珠就愈发严厉起来。贾珠不是什么学神学霸,他就是寻常的学民,勤奋上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很多时候,光是勤奋是没用的,你得有一定的天赋才行。贾政自个就是个半吊子,几次科考都止步于县试,后来也没专门研究过科举制艺,这么多年来,在四书五经的造诣上只怕是不进反退。偏偏他自我感觉非常良好,隔三差五就要考问贾珠一番,将贾珠考得身心俱疲。
有这么个看似逼人进步,实际上跟拖后腿差不多的爹,即便是林海对贾珠实施了相当程度的训练,贾珠也没能完成十八岁之前考中秀才的指标。实际上,他的学业在两可之间,遇上一个手松的主考官,说不得就让他过去了。可惜的是,贾珠其实是被贾家人连累了,金陵贾家在地方上名声并不好,仗着荣宁二府的势,在金陵那边即便算不是无恶不作,却也差不了太多。地方上的官员要么跟贾家这样的人家同流合污,要么就是划清界限。秀才考试是不糊名誊抄的,考官主观上的判断非常重要,他们很可能在看到姓氏籍贯的时候,就有了恶感,贾珠本身资质也不算出众,所以,这种无可无不可的事情,遇上个寒门学子,考官惜才之下,说不定也就放放手,让他上榜了,但是遇上贾家这等地方上头名声糟糕的,考官压一压也是正常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贾珠能考中才怪!
贾政可不管这么多,也不想自己还不如贾珠呢,反正就是对贾珠愈发疾言厉色起来。王氏也希望长子能够出息,给自己争光,因此,她也不能跟贾珠说,儿砸,你别听你那老爹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就是一个秀才嘛,考不上又如何?为了缓解贾珠的压力,王氏能做的,也就是给贾珠塞女人。
眼看着贾珠都是弱冠之年了,婚事上头还没个下文,一家子都着急起来。
贾赦对二房的事情并不关心,贾瑚的婚事已经定下来了,等到贾琏还得再有个好几年呢,要是这几年里头贾珠还没能结亲,那就再说吧!
哪怕到了后世,剩男剩女在老一辈眼里,都跟有原罪一样,放到现在更是如此。贾政一心想要给贾珠找个读书人家的女儿做妻子,而以贾珠的情况,别说是高阶文官了,就算是那种官阶偏下的,人家也是瞧不上贾珠的,至于那等小官家的女孩子,这样的人家,科举入仕其实也算是一种偶然的事情,他们倒是挺乐意攀附权贵的,可是,贾政也瞧不上这些人。而王氏却是讲究实惠的,既然女儿已经定了西宁郡王,嫁过去就是郡王妃,回头定然也能拉贾珠一把。因此,王氏琢磨着,要给贾珠找个嫁妆丰厚、精明能干的媳妇,至于那些文官,一个个都穷酸得很,那点子嫁妆不当吃不当穿的,也就是面上光。
王氏原本琢磨着,史氏的嫁妆会直接分给二房,到时候贾珠和贾宝玉一人一半,但是看如今的光景,史氏眼里就剩下一个宝玉了,虽说肉烂在锅里,但是东西给宝玉跟给贾珠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王氏当初因为史氏的偏袒,也帮着管过一段时间家,对于荣国府的财政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荣国府财政情况其实还比较健康,公中颇有些财产,但是,这里头许多算是爵产,还有的是族产,真正能分的其实只是一小部分。而以贾赦跟贾政之间所谓的兄弟之情,将来史氏一走,贾赦只怕就要立刻将二房扫地出门,到时候贾政又能分到多少东西呢?
当初史氏想要让王氏管家,是想要让王氏从公中多捞一些,结果王氏做得实在是太粗糙,偷拿了公中的东西叫陪房出去卖,被大房抓住了把柄,那会儿贾代sha还在,在知道事情之后,又叫心腹看了一下账本,发现史氏管家的时候,贾政从公中支取过不少大额的钱款,然后贾政这边支一笔,贾赦就跟对着干一样,也跟着支一笔大的,以至于几年时间里头,公中就被兄弟两个接连支出去足足近十万两银子,贾代sha差点没气得厥过去,回头就叫史氏安心休养,让张氏管家。但是,几年时间,足够王氏搞清楚荣国府的家底了,厚实是厚实,但是许多都是不动产,一年下来收益也就是那么多。贾政又不是什么俭省的性子,或者说,他就没有钱的概念,想要什么就买,这么多年下来,买的东西倒是不少,不过上当的次数也不少。这些东西买回来的时候动辄几百上千两,但真要是出手,可就不好说了!
王氏很怀疑,贾政要是一直保持这样的消费水平,分家出去之后,用不了几年,就能将分到的家底花销个**不离十,那以后,可怜的不就是自家珠儿了吗?因此,无论如何,王氏都希望能找到一个嫁妆丰厚,且肯拿着嫁妆补贴夫家的儿媳。
可惜的是,王氏的交际圈子就那么大,认识的人也就那么多,主要还都是亲戚家的孩子。史家那边,有适龄的,但是王氏给史氏做了半辈子的孝顺儿媳妇,回头给儿子娶了史家的女儿,那到时候这个儿媳妇是孝顺自己,还是孝顺太婆婆呢?所以,即便史家如今两个侯爷,王氏也是不乐意的。
王家那边,自家兄长这几年倒是立下了军功,本身也sha于钻营,偏偏在子嗣上艰难得很,不论妻妾,都无所出,王子胜也就是一子一女,因此,王家那边只能指望着王仁以后兼祧。而王熙凤年龄小了些,还是一团孩子气,王氏自然不会考虑这个娘家侄女。至于自家妹妹,那就更别提了,明明是前后脚成婚的,结果自家这边,元春都好几岁了,自家妹妹才在薛家生了一个儿子,又过了几年,生下了一个女儿,年龄也就是比宝玉大两岁,自然更不适合贾珠。
王氏愁得要命,也没法跟贾政商量,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得去求史氏。
史氏就等着王氏来求自己呢!知子莫若母,史氏对贾政实在是再了解不过,贾政真要说起来,除了孝顺之外,就没多少优点了,但是对于史氏这样的身份来说,她是夫荣妻贵,儿子再荣耀,她也沾不到什么光,所以,儿子孝顺,对她来说其实就是最重要的。贾赦跟她早就离心离德,对她也就是面子上的情分,所以,对于史氏来说,贾政就尤其重要,在大的问题上头,史氏也不愿意跟贾政产生什么冲突。对于贾政想要靠着贾珠的婚事让贾珠日后科举顺遂一点的想法,史氏一开始是赞同的,但是在意识到贾珠在科举上其实天分一般之后,史氏就打消了这个主意。按照林海的说法,贾珠持续苦读,若是顺利的话,或许三十岁以后有机会考上举人!要是开国初年,一个根正苗红的举人,那肯定是很吃相的,但问题是,大齐开国一百多年了,别说是举人,进士都过剩,常有那等考中了进士,却只能在吏部候缺的。当然,以贾家的人脉,也足够给一个举人谋个不错的官职,可是,这样的官职,想要升迁谈何容易!
因此,与其这般虚耗时光,还不如寻个实惠的亲家,然后通过荣国府的关系,给贾珠先捐一个虚职,让婚事变得好看一些,然后再想办法将这个虚职变成实职,之后事情也就好办多了!
贾政自个就是靠着恩荫入仕,他一直觉得自己不得升迁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不愿意叫贾珠重蹈覆辙,史氏不愿意在这事上明着跟贾政对着干,但要是王氏先将事情定下来,那么,史氏只需要到时候拉个偏架就行。因此,等到王氏过来一求,史氏就将这事给揽了下来。
biu
biu。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