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城篇结束之前的反思(1 / 2)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犯了很多的错误。

先定义一下“错误”能让更多读者以及忠诚读者喜欢、想要读下去的故事设计,就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

回想一下,无论是“毋庸置疑”的错误,还是“有待商榷”的错误,我都犯了,所以才得到了一些负面反馈,我总结了有以下几处。

第一,土著救妹妹这个设定。在安排如此“经典怀旧”的设定的时候,我是想以“复古”在网文中,创造反向的“新风”。但是,效果似乎并不理想。也许是我的笔力尚不能驾驭这样经典的故事,也许是网文读者一开始的阅读期待,并不是不断地去寻找一个尚未有紧密情感联系的人。

第二,肖恩的第一次营救失败。这次失败是我早就计划好了的,可是,我后来才意识到,这样的挫折剧情是一个“大筛子”,筛走了不知道多少读者……。

无论如何,销量是作者的生命线,所以读者用脚投票的后果,其实必然会影响到作者的创作形态的。

我想,今后要设计这样的“大筛子”之前,会好好考虑一下反应和后果。

第三,就是我要大书特书的“大洋城”章节了。

说实话,作为作者,我对于大洋城章节真的是又爱又恨。

为什么爱?答案很简单,因为《生化奇兵》城的设定真的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诡秘摩登》这个营救妹妹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沾染了《生化奇兵》一二三代的影子,妹妹第二人格的名字甚至就是伊丽莎白,我认为故事无论如何都会一头扎入大西洋(亚特兰洋)底的。

在我欢欣鼓舞地设定大洋城故事的时候,我没料到自己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

我必须意识到,我自己有些小众的审美意趣,很可能并不能影响还在消化这个时代观的读者。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直接跳到了《生化奇兵》,这个世界观的翻天覆地,对于很多没有玩过《生化奇兵》的读者是不友好的。

试想,原本想要看端着香槟的爵士舞会,摩登都会中发生诡秘事件的读者,突然看到了海底的都市,明明是年左右,却有着诡异“科技感”的监控、精密炼金动物……(虽然我有意识地去淡化那种荒谬感,可是这是根本上无济于事的)

之前建立的“时代观感”就这么被我个人的审美意趣,在一部分读者的心目中被破坏了。

在设计之前我没有意识到,而在书写的时候却明确感受的是肖恩进入了海底城,是我创造出的又一个“大筛子”。

诚然,一些独特审美,留下了众多志趣相投(或者说更有耐心)的读者,这是让我无比欣慰的事情。

不过,在大洋城篇中我犯的错误不止这一个。

在设定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考虑到,单纯地拯救艾莉雅是很单调的,所以引入了代达罗斯基金会父女的故事。

在设计人物和情节的时候我还颇为沾沾自喜,觉得伏笔和反转相当的多。

殊不知,这导致了故事人物数量的膨胀,信息量的膨胀,甚至是反转情节同质化严重……

首先说说人物数量。

肖恩团队、艾丽西亚团队、拉比林斯团队以及犹大环团队,加上特斯勒等人,人物全部挤在一个舞台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