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竞赛性蹴鞠(1 / 1)

大宋好官人 飘依雨 1015 字 2023-07-30

张正书也看到了,他掀开车上的窗帘,看着外面那一垄一垄的大豆,已经变得很黄了。估计这一两日内,就可以收获了。张正书让村民们种的大豆,是秋大豆,其实和普通大豆也没啥区别,毕竟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育。还因为天气的问题,这些大豆成熟的时间晚了不少。不过即便是这样,张正书估摸着今年的大豆是要大丰收了。

“大豆丰收啊,我可以大肆收购大豆了。别的不说,压榨成豆油,拿到超市卖也是可以的。”张正书知道,种大豆是绝对不会吃亏的,且不说可以做成豆腐、豆浆、腐竹等豆制品,还能制成腐乳、豆瓣酱、酱油、豆豉等等发酵豆制品。甚至榨油之后的豆渣,都能拿来喂牲畜,沤肥……大豆,真的一身是宝。

更重要的是,宋朝人虽然比较富裕,可不是人人都吃得起肉的,也不是顿顿能吃到肉的。比如这些村民,看样子面无菜色,好像是不错,但实际上营养还是跟不上。可有了豆腐等豆制品就不一样了,豆制品是可以被当成肉食的替代品,而且还便宜!

关键是,张正书建起来的三用磨坊,他们可以随便用,又省了一笔钱!

大豆,古称菽,是中国五谷之一,也是中国原产作物。

可以说,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菽豆就是重要的农作物。中国有多长历史,种大豆的历史就有多长。《诗经》有云,“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可见,菽豆在古代就很流行种植了。张正书最看重的一点就是,大豆和其他作物轮作或间、混、套种,以豆促粮,用地和养地结合,能保持和提高地力。有了这个经验,再配合冬小麦,大宋的粮食产量能再上一个台阶!

粮食产量提高了,那么人口自然就会增多了,作坊可用的人也增多了。

大宋的百姓,也不用一家五口种几亩薄田,连温饱都成了问题。就好像后世一样,农民工创造了无数财富,也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张正书掀起的农业改革,会直接让大宋的国力再进一步。可惜,现在他还没做出什么成绩,自然得不到重视,这个方法也只是在李家村周遭十里八村流传而已。

农业为本,工业强国,这才是大宋要走的路啊!

张正书叹了口气,放下了窗帘。

李家村到了,张正书也被颠得脑袋昏昏沉沉的。但是他一下车,就受到了追捧,远处声响震天。

“是小官人,小官人来了!”

随着技校学童的一声叫唤,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聚集在张正书身上,然而各自表情不同。学童们是感激不尽,因为有了张正书,他们才能有肉吃,有书读。工匠们欢呼雀跃,因为张正书,他们才能赚这么多钱。而保安队……神情就复杂了,毕竟是被张正书锤炼过的人,这辈子估计都不想见到的人就是张正书。

“小官人!”

“小官人!”

那些学童一拥而上,缠着张正书,大声叫唤着。张正书有点窘迫,今天他来得急,可没有带什么好吃的来。“今天没吃啊,大家不用挤……后面是谁打了我的屁股?”张正书囧态百出,让那些保安队都有点幸灾乐祸了。

“哈,小官人也有今日!”

马车夫在一旁都看呆了,嘴里喃喃地说道:“要是给汴京城的人看到了,估计得惊掉一地下巴……”果然是跟得张正书多了,连口吻都学得十足十。来财在这方面就差多了,感觉还只是一个农家子,放不开。

张正书被簇拥到了操场上,定睛一看,原来是在举行蹴鞠比赛。这蹴鞠在汉朝起就是练兵之法,设有鞠场,鞠场呈长方形,一般为东西向,设有坐南面北供观赏的大殿,四周有围墙,称为“鞠城”:“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冲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因为蹴鞠能象征着兵家攻守之势,所以被班固班固列入兵家技巧类,并称之为“以立攻守之胜者也。”

张正书搞的蹴鞠,自然是竞赛性的蹴鞠。那种用“风流眼”,用“筹”来计算输赢的蹴鞠,根本就不在张正书的考虑范围内。什么“略胜一筹”,那都是文人的把戏。军阵上,硬碰硬,讲策略,玩攻守才是蹴鞠的本质!

张正书大体利用了后世足球的规则,分两队,各十一人,有球门,有守门员。以中场红线为界,分两边。四周皆有红漆,划出球场范围。球内自然是用猪膀胱,吹胀了会有弹性。外面则用皮革为元囊,再填充入毛发、米糠等物。最终以巧手缝制起来,虽然不比后世的足球,但感觉也是不错的。

技校里人人能吃得饱饭,吃饱了饭自然就无所事事了。为了发泄这些人的精力,张正书才鼓搞出这样一个竞赛性的蹴鞠来。对抗还是很激烈的,除非是故意伤人,不然场上裁判都不会吹竹哨。比赛时间为上下半场各一炷香,胜者一般可以令败者做一些事,比如帮胜者扫地,帮胜者洗衣裳……除了赌博等出格的事情,张正书鼓励他们大胆去赌斗。

没有血性的男人,算什么男人?

现在,场上正是保安队在踢蹴鞠。

不得不说,这些武人学会了蹴鞠,踢法可比工匠、学童等人凶多了。工匠和学童,不过是闲暇之余,比如晚饭后来那么一场,可保安队平日里操练完了,除了巡逻之人以外,几乎就没事做了。天天练蹴鞠,不仅进退有据,还颇有章法,配合也算行云流水。

张正书看了看场上的比分,居然还是零比零平。

“好一场鏖战!”

看着场上的武人飞奔,跟在张正书身旁的郭骞都忍不住叹了一句:“若非老道年纪大了,说不得都要下去与之争锋,叫这些武人瞧瞧老道的本事!果真是瞧着血脉偾张,不能自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