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广州城(1 / 2)

大宋好官人 飘依雨 1037 字 2023-07-30

再次出海的曾瑾菡,显然放开很多了。

也不顾别人的眼光,与张正书站在甲板上眺望着海景。

虽说宋朝的海船,大多不敢离岸边太远,怕有什么意外。其实在航海技术没有大跨步发展的时候,从来都是近海航行的。即便是远洋,那都是摸着岸边过去的。哪怕是这样,都不时有船只遇上大风大浪、触礁而沉没。相比较来说,坐海船是需要勇气的。

但是,不坐海船,又怎么看得到如此壮观的海景呢?

辗转了几日,才从明州到了广州。广州的名字,是从唐代就有了的,唐朝时称广州都督府;到了宋朝之后,广州的地名就没改过了。

广州,是珠江的出海口,有天然的良港,也是大宋海上丝绸之路的补给点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宋朝第一个设置市舶司的城市就是广州,甚至可以说广州就是大宋第一大港。即便是在护城河上,也是舟楫往来的,水运十分繁忙。

张正书看着这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毕竟是宋朝的广州城,与后世的国际大都市几乎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唯一相似的,是广州城的地位,依旧是国际大都市。

甚至在客船上,张正书就看到了不少阿拉伯外商说着纯正的汉语,与商家打交道。只见广州城中,风光旖旎,珠江边杨柳依依,朱楼十里,管弦丝竹,不绝于耳。这活水绕城过,俨然一副图画,繁华不输汴梁城!

当然了,广州城里的人口也不算多,只有十几万人罢了。

可是在宋朝这会,已经是第一等的大都市了。在人口数量上,也就比

汴梁城少而已,甚至杭州、洛阳、扬州、福州等大城市人口也不过相差仿佛罢了。

但是有海贸之利的广州城,船来舟往,人流量之大,也绝非一般人能想象的。甚至不少外商都在广州定居了,以阿拉伯人为多。

“郎君,好多番邦人啊!”

曾瑾菡一度怀疑到了外国,毕竟广州的方言也好,还是阿拉伯人的语言也罢,都与中原汉话有很大的区别。这里的历史原因很复杂,大抵上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话随着民族融合而传入粤地,然后与秦汉时期形成的古粤语混合而形成的语种,再到唐宋时期,古粤语与中原汉话再一次融合,才渐渐形成后世的粤语。但是呢,现在宋朝还没变成南宋,中原汉话和粤语还是挺大区别的,甚至连张正书这个穿越前曾经在广州待过的人都听不太明白。

好在,此时的广州百姓也大多懂中原官话,交流起来也不算太困难,毕竟读书人也不少嘛。再加上张正书有点粤语基础,连蒙带猜都能大概知道意思。

张正书带着曾瑾菡他们,走入了宋朝的广州城。

这时候的广州城,当然比不上后世的广州城那么大,甚至还比不上后世一个地级市。但是,繁华程度却也不输多少。

只见广州城里西城、子城、东城依次排开,城池之间以小桥相连,狭窄的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热闹得不得了。有意思的是,每一条街上的商铺,做的几乎是同一种生意,米店聚在一处,成了“米市一条街”,织布绣花的聚在一处,成看“绣衣一条街”,此外,还有“象牙一条街”“玳瑁一条街”“玉器一条街”“书房一条街”……数也数不过来。张正书甚至发现,像米市街、绒线街、雨帽街、玛瑙巷、象牙巷、绣衣坊……这样地名,居然是广州后世一直保存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