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说子龙(2 / 2)

“十年前,是灵帝光和四年,彼时朝政日朽,皇权日衰,天下已入乱世。各地大灾连年,朝庭救援无力,百姓难以生存,黄巾乘势而起。鲜卑大破汉军,南匈奴敢侵夺郡县,西凉羌乱十年难平。虽有名将,但已无镇慑之用。”

“直到前年,士大夫们认为外戚十常侍误国,于是一并诛除。外戚、宦官是诛除了,皇权也旁落了。吾不见士大夫有何力挽狂岚之能,匡扶天下之举,却见董卓擅权篡逆、暴虐不仁。好不容易见到关东会盟,但士大夫所组成的诸侯们却私心自用。”

“除少数几部诸侯外,大多数都要保存实力,便于日后名正言顺的割据自立。如今的天下,正是到了群雄割据之时。而最为无助的,还是这天下的百姓们。冀州的情况子龙是见过了,而中原之地,子龙你却没去看过。那真的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啼。以人骨为炊,易子而相食。百姓们不说生存坚难了,但求一餐都难,只求速死罢了。”

“此二十年的时代变迁,这大汉为何就越变越乱?是宦官?是外戚?是武夫?还是士大夫?亦或是皇帝本身?我苦思良久,认为变乱之由还是在于人的私心。皇帝、宦官、外戚、武夫、士大夫,不管他们行事是恶是善,说得天花乱坠,还是正气凛然,但他们的目地都是自私的,绝对没有半分的克已为公之心。”

“他们都不会为了国家的稳定、万民的福祉而委屈求全。越是信念坚定之人,反而越会为了自已的理想,心中的大义而坚持到底。可是最后换来的,不是更好,而是更坏的结果。皇帝昏庸,宦官贪毒,外戚跋扈,武夫暴虐,而士大夫却是样样皆占。所谓的忠义,不过是他们手中的武器罢了。”

“我见于此,认为汉室从里到外,都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不大刀阔斧的进行革新天下,不足以让大汉子民重生。趟若汉室此时还是二十年前的模样,我是不会生出异心的,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因为我深深的知晓,天下再坏也绝对不能生乱。如果天下乱了,这天下万民的家也就毁了。”

“但是这个天下既然已经乱了,那就要速速的抛开往时的忠义之心,新建一朝,取代旧朝统一天下。如果还保持旧有的忠义之心,对汉室缝缝补补,这给天下带来的绝对不是希望,而是绝望。这就如蚀疮去腐,越早决定下来,对天下的危害也就越小。”

“人生在世,什么是真正的忠义?世人多认为我何白有篡汉自立之心,就是不忠不义的大恶人,与董卓不相仿佛。然而我却笑世人眼光浅薄,看之不穿也。需知整个江山的组成,除了固定的江山社稷之外,就是这天下的万民了。君王只是其中最不重要的一个。”

“如果君王仁义,爱护万民。我对他行忠义之事,尚有道理。君王若是不仁,我还对他行忠义之事,就是对天下万民最大的残害。因此我的忠义只对江山社稷与天下万民,绝对不是对刘氏一族一姓忠义。言尽于此,还请子龙细思。”

赵云的眼睛一直是迷茫的,他自幼所学的教育与养成的信念,与何白今日所说的决不一样。可是何白为何就能把篡汉自立说得这般的大义凛然,让人无法反驳呢?难道世之大恶董卓也如何白一般……

何白再次拜求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知子龙为正义厚德之士,欲请子龙为我之镜,相助我夺取治理天下。拜托了。”

何白如此的推心置腹,如此的重视自已,顿让赵云慌了手脚。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般诚恳请人为镜的人,如何会是奸人?可是不奸的话……这匡扶汉室之志……

赵云闭上双目,深深的吸了口气,这才拜道:“但愿使君不负今日之语。”

何白大喜,又一大才上了贼船矣。就如刘备所说,但凡有志天下之辈,有谁又会无视天下百姓的生死。凡自私自利之辈,最终只会兵败身亡。

曹操之所以没能一统天下,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对百姓不够好。年青时屠杀太多了,失去了万民所望,只能以霸道诡诈征服天下,但终不能成功。

打铁乘热,何白拔出腰中之剑,这是取自汽车报废钢所制的宝剑,比现在炼制的镔铁钢好上太多,斩金截铁不在话下。何白取了一些钢,总共打制了一百柄之多,赏赐出去三十余柄,还有六十多柄。

此时再送赵云一柄,郑重其事的说道:“此剑可名‘谏君’,但请子龙持此剑,时常随我左右。我若有过,还请明谏之。我若行大恶于万民,还请刺之。”

何白此时所展现的无私无畏气度顿令赵云心折不已,纵是奸人,赵云也愿追随到底。于是满面肃容的直立而起,又恭恭敬敬的三跪九叩,双手过顶接过宝剑。正式成为何白麾下之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