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厚积以待薄发(2 / 2)

写作绝对是一项长期的事业。

要能坚持下去,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真难。

所以我绝对佩服唐家三少。

别管多少人不服,但人家书有人看有人买,能连续13年不断更,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4700多天。

每天0至10000字。

他的目标是倪匡,一生写了5000多万字。

现在已经极为接近了。

这些文字出版成书堆积起来后绝对得用十个“厚”来形容,那是“厚”出了境界。

而我才坚持了一个月而已。

就算到2022年6月18号一直没间断也不过坚持了91天,三个多月,35万字罢了。

不值一提。

写作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差事。

说真的,写作不是一个好的差事。

我是肯定不会以这个为职业的。

因为在前文中我写了,我是不会放弃我的诸多爱好去单独做某件事的。

仅这一条理由就足够了。

写作需要精神不正常。

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女作者,在等车的时候看到一个男孩子忍不住偷偷把他形象记了下来,还写了下来。“不得不说,真的长得太可了”(应该是可爱,但不敢确认,谁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写东西是不是这么用词),完是小说主角的样子。

“蓝白格子衬衫外搭,白帆布鞋,洗的泛白的牛仔裤,里面白T,黑色双肩包单肩背,多了几分随意┄┄”

和喜欢画画的人愿意随身带个速写本没事儿画人物速写一样,作者也愿意随时随地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儿,只不过一个用笔画形象,一个用笔描写形象。

殊途同归!

但在外人看来,就是精神有问题。就像路遥在陕北甘南县招待所写书时那样,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浑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通,深更半夜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转圈圈行走,以致招待所白所长犯了疑心,给县委打电话,说这个青年人可能神经错乱,怕要寻“无常”。

这种精神上的问题只有同道中人方可明白。

写作没有捷径。

由于爱显摆的原因,常有人问写作方面的事儿!

我总是很认真回答,阅读积累如果不够的话,学那些写作技巧是没什么好处的。

没有一篇好的文章是光靠技巧写出来的。

好的文章和好的画一样,是时间沉淀或者说是磨出来的。

想起来有个年轻的画家向另一个画家抱怨,说他画一张画只需要一天,但卖出去却要用一年的时间。

这个画家告诉那个年轻的画家,倒过来试试。

是啊,如果用一年的时间画一张画,那么卖出去也许只需要一天。

写作也是一样,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年,而是一生。

积累!

再积累!

提炼!

再提炼!

补充!

再补充!

搜肠!

刮肚!

痛不欲生!

既然写书如此艰辛,那作者为的是什么呢。

极简单,就为了在书完成的那一刻,画一个句号。

就为了那个句号。

我就是这样理解的。

不知道别人怎么认为。

我认为就是为了最后画上那个句号,和画完画挂在墙上欣赏一样。

所以我为了我的这个目标开始厚积。

比如要把《早晨从中午开始》至少再精读10遍以上。

比如要把一些长篇名著认真读一下。

比如要把很多时候灵光一现的想法,第一时间记录下来。

很可惜,有许多那样的灵光,时间一过,我根本就想不起来当初要写什么了,而这个东西一旦错过就不再。

所以今后一定要养成随身带着纸笔的习惯。

值得庆幸的是,有许多时候我的灵感来自饭店,所以在吃饭的小店等菜中途,我能及时找到纸笔,尽管纸可能是个小菜单,又可能是个包地瓜干的纸袋,但都不妨碍我第一时间可以把当时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比如今天要写的这节的纲目就顺手记在新村一家小店的菜单上,写着2022年5月1日的日期会在未来某一天我不经意翻到的时候带给我出乎意料的喜悦。

再比如这个五年前写下的文《今年的读书之旅从诗集开始》。

最后这个写在后边的话,真的可以做这一章的结束语。

一切的厚积都是为了薄发,为了画那本小说的句号,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成就感!

┄┄

写在后边的话:对于喜欢写点东西的人来说,我比较偏爱稿纸,一字一格的用笔前行,看着空白的稿纸慢慢变得充盈,时不时的学着路遥数着字数,其成就感无法形容。哪怕是到了现在使用计算机的时代,我也依然愿意把页面设置成稿纸模式,由此可见习惯的强大!为了今年三十万字的目标,一个字一个字地爬行在稿纸上吧,不知道谁给写作起个“爬格子”的雅称,真是贴切。

田连宇初稿灵感于乘风新玛特包装地瓜的纸上,完稿于2017年2月5日凌晨!

偶尔写累了的时候也会神游一下,细想爬格子虽好,但在有些时候真的不如摄影好玩儿,毕竟无论摄影要照什么东西,那东西都在,只要找好角度按下快门就行了。

不像写东西有时候毫无头绪。

至于构图色彩画面重点什么的,这本就是画画学过的,没什么难的。

去玩儿摄影吧!!

说做就做。

~第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