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河镇原本是滁河西岸一个村庄,位于滁河下游一百多里处,滁河在这里刚好拐了一个弯,将整个村庄半包起来,正因为如此,这里才取名为夹河村。
夹河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又有滁河河水灌溉,这里村民生活安逸,加上河水在这里拐弯,不少船家行船至此,都会上岸歇歇脚,休息一下,将肚子填饱,有了气力后再行船冲上弯口。数百年后,夹河村渐渐变成了一个市镇,沿河酒楼,客栈林立,商贸繁盛。百姓也由原本数百人发展到二千多人。
十多天前,一支数千人马的汉军由此经过,看中夹河镇的地理位置优越,在这里设立了一个补给兵站,无数物资通过船只运送到这里,暂时存放后,再由陆路运送到前线。
同时镇中也驻进了三个排的守军和近千名民大,让原本热闹的夹河镇变得更加热闹。
对于汉军的突然到来,刚开始夹河镇的百姓有一点不安,依靠地理位置的优势,这一年多时间虽然清廷增加了不少税收,这里的镇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不过还算过得去,若是兵灾一起,谁也不知会发生什么事?
不过不管愿不愿意,显然不是他们能够决定,只能寄希望于汉军真如传说中对百姓秋毫无犯,一天之后,夹河镇的民众就放下心来,汉军军纪果然好的出奇,非但没有调戏女眷之事发生,买卖什么都照价付钱,付得不是清廷那种当十、当百,甚至直接是白锡所制的钱,而是黄澄澄十足铜钱和白花花的银元。就是征用镇中祠堂和几家大户的房子,也掏出了白花花的银元补偿。
这可奇了什么时候官府征冉东西有过补偿,镇上几位老夫子虽然心中还有点不乐意,镇民却对汉军已经信服,对汉军也变得不那冻害怕起来。
杜融甫带着两名卫兵,沿着河道巡视杜融甫正是夹河镇兵站负责人,他在军中的职务是连副,本以为这一仗打完,他就可以由连副顺利转为连长,没想到却分到一个看守兵站的差事,这让杜融甫有点郁闷,这里离前线一百多里谁敢打兵站的主意?
不过这里的物资对于前线的作战来说无疑非常重要,杜融甫侧是没敢太大意,三个排的兵力,其中一个排放出外面警戒,两个排留守营地。
汉军每排标准兵力为三十六人,一个加强连五排,战兵一百八十人,医护、通讯、警卫、炊事班连长和连副等后勤人员加起来二百一十人。
守卫夹河镇兵站的汉军作战部队一百零八人,加上其余人员,共计一百二十人,事实上汉军后勤人员只要拿上枪,同样能够战斗。
“杜长官好。”几名镇民与杜融甫相遇连忙笑着打招呼,脸上并没有害怕之色,他们头上的辫子也已经剪去。
“老乡好。”杜融甫回道。
如今汉军在这里驻扎才半个月,军民关系能如此融洽,得益于前些日子汉军向镇上招募了二百民夫。
前些天运过来的东西太多,跟随的民夫忙不过来,杜融甫出钱招募镇上青年帮忙,每人一天一百五十铜钱,管饭,汉军一宣传呼啦啦镇上四百多青壮全部参与了搬运。
虽然一天下来累得半死,可是拿着手中响当当的一百五十文铜钱吃着香啧啧的饭菜,大家心中都觉得值,中午、晚上两顿都是白米饭加馒头,还有红烧肉和鱼干蔬菜。
夹河镇镇民虽然勉强可以混个饱,只是一年中能放开吃白米和红烧肉到饱的日子也只有过年时会才有,不少人兴高采烈的道提前过年,纷纷向汉军打听以后这样的机会还有没有。
杜融甫当即表示可以招募民夫,每月三块银元,包吃包住,三块银元虽然不如一天一百五十文多,只是对这些镇民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当即就有三百多人报名,杜融甫挑选了二百人进入民夫队列,没有挑到之人只好失望而归。
就地招募民夫,正是汉军的政策,这样可以省下后方输送民夫的麻烦,而且容易得到当地人的认可,果然,在二百青壮成为汉军民夫后,夹河镇的镇民马上把汉军当成自己人,除了少部分人外,大多数人头上的辫子不用汉军强令就自己剪了。
住在滁州河边上,夹河镇的镇民也算消息灵通,自从汉军起事以来,以前的朝廷就没有打过一次胜仗,既然汉军打过来了,朝廷军队再想打过来就难了,因此对剪辫也没有太多害怕,夹河镇的镇民才会如此痛快剪去辫子。
就在杜融甫沿河巡视时,夹河镇一个客栈内,两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正在悄声交谈。
“马猴子,你真确定了,这里的短毛真的只有一百人?若是情报有误,误了李大人的大事,别怪我没有提醒你,李大人可饶不了你。”一个三十多岁,紫膛脸的汉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