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孝子的难处(下)(1 / 2)

重生于康熙末年 雁九 1619 字 2022-09-03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孝子的难处(下)

从怡亲王府出来,王全泰并不为十三阿哥的呵斥难过,反而暗暗松了口气。

对于母亲的偏心,他心里也恼。可是人言可畏,他身为人子,又哪里能随心所欲?

可实在是忍不下去了。

原以为自己与妻子避居旧宅,能给老太太提个醒,让她安分些,没想到老太太却是变本加利。

难道她就不明白,她能依仗的是自己这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那个大宅子。

自己将两个不安分的妾室送到庄子去,想让家中少些是非,老太太却好,教唆着他两个庶子。如今,两个儿子瞧着他的目光,不见亲近,只剩畏惧。听说私下里,对嫡母也存了怨愤。

对生父嫡母不亲,整日里同几个堂兄混在一处,这两个儿子怕是保不住了。即便再教训,隔离了他们堂兄弟,他们心中也中毒了。

这个家,眼看就要散了。

他本是山东汉子,也是有脾气的人。对于兄弟子侄的亲情,早在当年回乡成亲时就消磨地差不多。

之所以对老太太与弟弟的行为一再容忍,也是因为身在仕途,知晓官场危险,不敢有半点闪失。

就如十三阿哥今日给他看的弹劾折子,御史不是去考证谁是谁非,只要晓得他违逆母亲,就是不孝的罪过。

忍到现在,终于等到十三阿哥开口。

即便他行雷霆手段,即便再有御史弹劾自己,也不再怕了。

没人会理会他这个王府门人是否真的孝顺,可却无数人盯着十三阿哥府。

刚才十三阿哥的呵斥,也没有避着王府下人。

他相信,就算往后老太太真到衙门敲鼓告他这个长子不孝,也不会有人相信。

因为十三阿哥相信他,因为连十三阿哥都看不过去开口说话,显得他这个“孝子”无能又无奈。

老太太再闹腾什么,都会被人看成是昏庸无礼、不知好歹。

骑上马,他面上露出几分自嘲。

自己还真卑鄙,这般纵容老太太偏心,隐隐地未尝没有装可怜之意;纵容兄弟鸠占鹊巢,大放厥词,也存了早绝情早断了的念头。

在官场上学来的算计,用到血脉至亲身上。

在以为自己终身要背负商贾身份时,弟弟与弟媳眼中的不屑与轻视毫无遮掩;在知晓妻子出身时,他们的刻薄嘴脸更是显露无疑。

那个情景,如此鲜活地印在他的脑中,使得王全泰片刻不曾相忘。

凭什么,他们就笃定,在他们无情无义后,在他们鄙薄轻视后,自己就该不记仇,就该毫无怨言地对他们好?

母亲守寡不容易?可父亲病故后,是他早早地当兵,支撑起门户,供养弟弟读书。十多年的时间,他往家寄了一千几百两银子,只因为以为那是家人。

可得到的是什么?只为了给侄儿们“买笔墨”,他就要活该受穷,一分银子都要不回来,连娶媳妇,都要借钱?

他这任劳任怨的长子,活该拿着变卖祖产的几百两银子,带着妻子灰溜溜地离乡讨生活;而那个只晓得读书,从不知生计的弟弟,就心安理得地用兄长赚得银子买田置铺,使奴唤婢。

想起这些,已经年过四十的王鲁生失了淡定,依旧恨恨难平。

那种怨恨,无法化解。

直到了曹府门口,王全泰才摇摇头,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

迈进曹府大门,他心中也在思量,曹颙叫自己过来的用意。

也是为弹劾之事?还是为了都统府下人曾在郑家大放厥词?

他有些心虚。

他是晓得大舅哥性情的,宁做个富家翁,并无出仕之心;可五月里,大舅哥却求了曹府,补了正六品的委署步军校,进了九门都统衙门当差。

不过是怕自己委屈了妻子,有为妻子撑腰之意。

以他二品都统的身份,一个小小的六品步军校,实不算什么分量。可这份维护手足的心意,却让他感动又羡慕。

曹颙没想到王全泰来的这么早,他以为王全泰既然急匆匆地往王府去,定有什么事。

在他心里,对王全泰不无埋怨。

世人看重亲族,在外人眼中,曹颙与王鲁生的交情,实比不上王鲁生与王全泰的叔侄情分。

实际上,王鲁生这个外号“赛孟尝”的齐鲁汉子,不仅对外人好,对亲族也多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