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刘伋大胆治中风,介宾粗心险犯错(2 / 2)

医者晚明 陆子飞 1649 字 2023-10-11

而这时万邦宁、尹林庵等人相继诊断了一番,尹林庵出声赞同:“沈大人素有痰饮,又外感风寒,寒邪传入阳明,热痰蒙蔽清窍。用小续命汤去桂附加大黄,推陈出新,发表通里,恰到好处。”

这下沈鲤父子再无顾虑。

很快药煎好端了上来,沈鲤儿子给父亲喂服,刘伋三位病人的诊治到此结束。

大方脉的考试还在继续,可更多人的目光还是放在沈鲤身上,想看看是否真的不会有问题。

半个时辰过去,虽然不像先前几人那样,效如桴鼓,立起沉疴。却也没有恶化的征兆,不由啧啧称奇。

沈鲤想回去,他儿子还有些不放心,硬是不让父亲走。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两个时辰后。沈鲤再也坐不住,把手一甩,走了。他儿子这才不情不愿的跟上。

刘伋喊道:“三日后记得来复诊啊!”

沈鲤儿子回道:“我明日就带父亲来复诊。”

刘伋无奈,这是对他有多不放心啊!

就这样大方脉科,只剩下张介宾一人还没上场。

他顿时兴奋起来:“大家请看好,该我张介宾上场了。”

徐春甫也笑了,他拍了拍手。立刻从人群中走出来十来人,去除家属,怎么也得有十人吧!

张介宾暗暗吃惊,怀疑道:“这是不是太多了不是每人治三人吗”

徐春甫说道:“没有错,你是最后一个测试之人,而又多出了一些病人,现在他们都归你来治了。”

张介宾虽然也学医几年,但并未出师,只是先前见众人都能独当一面,自觉自己也可以。这会儿也不怕,直接应下:“好,我全包了,你们就看好吧!”

第一个上来的,是冯氏子,年十六,患伤寒,目赤而烦渴,似热症。号脉,一息七八至。

“当以承气汤下之。”张介宾直言道,挥笔写下方子,递给病者,大叫道:“下一位。”

来人是位妇人,年三十余,忧思不已,饮食失节,脾胃有伤,面色黎黑不泽,环唇尤甚,心悬如饥状肾虚,又不欲食,气短而促。

张介宾正待号脉,这时徐春甫怒骂道:“你个混小子,开的甚么方几杀此儿!”

此言一出,张介宾愕然,手下的动作也停了下来。

此时万邦宁也号完脉,出言解释道:“《内经》有言:在脉诸数为热,诸迟为寒。今脉至,是热极也。殊不知《至真要大论》曰:病有脉从而病反者何也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王注云言:病热而脉数,按之不动,乃寒盛格阳而致之,非热也。此传而为阴症矣。”

“此处用大承气汤不妥,当换姜、附来,以热因寒用之法治之。”

万邦宁一番话,说得张介宾羞愧不已,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万邦宁却没有理会,重新开了方,让学徒亲自去拿药煎药,才接着说道:“继续吧,此案不合格。”

张介宾深吸一口气,顿时有些庆幸他的病人有十人,而不是三人。可还没等他调整过来。

那妇人却突然说道:“能否给我换个大夫,这小大夫……太……年轻了。”

张介宾还是第一次这么窘迫,只感觉丢脸丢大发了,见众人都看着他,他才不好意思的说道:“没事,我们这是考试,会有太医审核的,刚才出现问题不就提前发现了吗”

闻言,那妇人这才不情不愿的让张介宾号脉,这次看的格外久,问的格外细。良久方才说道:“当用冲和顺气汤:以葛根一钱五分,升麻、防风各一钱,白芷一钱,黄芪八分,人参七分,甘草四分,芍药、苍术各三分,以姜、枣来煎。各位师长请指正!”

张介宾说完也不写方子,而是一一说了出来,然后很诚恳的请教道。

徐春甫上前诊治,而后点了点头:“心肺在上行荣卫;肾肝在下养筋骨;脾胃在中,主传化精微以灌四傍,冲和而不息,其气一伤则四脏失所。”

“方造成忧思不已,气结而不行,饮食失节,气耗而不足,使阴气上溢于阳中,故黑色见于面。色黑非瘀血。”

“又经云:脾气通于口,其华在唇。今水反侮土,故黑色见于唇,此阴阳相反,病之逆也。”

“上古天真论云:阳明脉衰于上,面始焦。故知阳之气不足,非助阳明生发之剂则无以复其色。”

解释了一通,徐春甫最后才赞扬道:“故用冲和顺气汤,作湿热郁火治,用升阳之剂,妙,妙!”

张介宾眼见扳回一局,心中重重舒了口气,而这时,先前那少年情况大变,只见他爪甲已青,而药尚未熬好。

众皆惊慌,徐春甫大喝道:“继洲,准备针刺救人!”

救急之法,最快不过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