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针灸之效,太医院改组的影响(2 / 2)

医者晚明 陆子飞 1506 字 2023-10-11

杨济时继续说道:“劫病之功,莫捷于针灸!故《素问》诸书,为之首载。医缓、医和、扁鹊、华佗,俱以此称神医。盖一针中穴,病者应手而起,诚医家之所先也。近世此科几于绝传,实为可叹!”

众医更是窘迫,他们都是各科神医,名重天下,可针灸之法,却配不上他们的神医之名。

针刺救急,在他们这鲜有出现;针药并用,针灸也不过是辅助,褪去了应有的光芒,只是聊胜于无。

“一针、二灸、三服药。此先贤在告诫我们,针灸的重要。我辈医者,奈何要去其二,而只用药呢”

“难道无药,就不能行医了吗”

“堂堂大夫,反不如游方郎中他们尚牢记廉、简、便、验四字!”

“诸君呢只会开方,开大方,用上等好药。这是治病,还是买命啊”

以通州贡来的药材为例,苍术六百斤,价六两;而牛黄一两,价六两。别看都是六两的价格。可牛黄的价却是苍术的9600倍(一斤等于十六两,六百斤就是9600两),这便是上等药材和普通药材的区别,价值相差几乎万倍。

各地都有名医,但无疑京城,尤其是太医院聚集的名医最多。而太医院最擅长的就是治富贵病。这也是包括薛立斋、张介宾、赵献可在内的名医,都最终走向温补派的一个根源。

这就不怪杨济时意见这般大了,他的气是由于源头的,六年前,也就是隆庆五年,公元57年,太医院改组。给太医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将影响天下医家的变动。

一、将四位吏目扩大了十位,医官数量增加。

二、存在了两百年的十三科,变成了十一科。废除了金镞、祝由、按摩三科,增加了痘诊。

金镞科,属于外伤和战伤救治的专门科目。由于治疗对象多为箭、剑、刀等武器的创伤,故历代多称金疮或金镞。由周朝开始,历代相传,直到六年前被废除,归并到外科之中,虽一定程度上壮大了外科的实力,却使金镞大夫丧失了相应地位。更使得三百年后,面对西医外科手术冲击,没有一点抵抗力。

祝由太过神秘,本不想说。但为了完整性,还是介绍一下。祝由治病不用药或少用药,而主用祝由师的意念、符咒产生的场来治疗各种疾病。不排除部分有效,但太容易给巫婆、半仙、大神钻空子。

按摩科,又叫推拿,按摩科在宋金时期的中断,直到元末明初太医院重设按摩科。才促使按摩推拿在明代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随着6年前改组,按摩科又被取消。

为了避免传承不断,按摩大夫不得不改变对象,转向婴幼儿。从而诞生了小儿推拿的新方向。相继诞生了诸多推拿名医和著作,并在清代按摩进一步与正骨相结合。成为中医为数不多的优势所在。

太医院经过此番改组,简便廉效从占大多数的九科,一下砍去三科,仅剩针灸、外科、咽喉、口齿、眼科、正骨六科。别看科目上,好像多了一科,还占优势,但人数上却是只占少数。

太医院也是有大科、小科之分。以二十人来算,大方脉占五人,伤寒占四人,小方脉占两人,妇人科占二人,口齿、咽喉、外科、正骨、痘诊、眼科、针灸等七科,各占一人。

也就是说针灸等六科总共只占六人,占比百分之三十。而此前却是十三人中占了九人,占了接近百分之七十。

这一下颠倒了过来,可以说不仅仅是太医院的改变,更是对整个大明医学界带来了冲击。

更严重的后果是,进入清朝,中国医学彻底的偏科起来,不再是全面发展。先是抛弃正骨科,将之交给了蒙古大夫;接着废除针灸科,使得针灸几乎濒临失传。

紧接着伤寒和妇人科并入大方脉科,痘疹在之前也并入了小方脉科,口齿咽喉又合并成一科,再加上外科和眼科就只剩下了五科。

虽有五科,但有存在感的也不过是大小方脉二科。自此医学进入了僵局。恰在此时西方医学大肆进入中国,中医一败涂地,几乎被废除。

这便是此次,一个小小的太医院改组,带给中国医学界的重大转变。不过在晚明,凭借着两百年积蓄的力量,还是迎来了中国医学长达两百年的,被中国医学史称为――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时期。

杨济时说完,徐春甫等人都沉默了,他们都是这次改组的受益人。都从医士升为了吏目,一举跨越了关于民与官的鸿沟。

他们也能意识到此次改组,对医学界的重大影响。更忘不了昔日太医院的同僚被扫地出门之时的场景。

那一幕幕,分明是人间悲剧。

苦学数十载,一招废除。那离去的不仅仅是数十人孤单的身影,更是赖以生存的数以千计,以万计的医者的身家性命。那是在断千年的传承。

张介宾等人诧异的望着师长,听着他们,将六年前的事,一件件缓缓诉说。众人都感觉到了沉重。

他们忍不住在想,会不会若干年后,他们几十年后,刚成为一科圣手,结果却发现此科已废

他们也会成为最后的传人

这样一想,众人的积极性大受打击。特别是报考外科、口齿、咽喉、正骨、痘诊、眼科、针灸等科之人,恨不得立刻改换门庭,重新报选。

这时徐春甫站了出来:“诸君勿慌,朝廷对于各科都是有思量的,尔等放心,两百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只此一言,便安了众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