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章后半部分有较写实的当年火车站背景,不爱看的可跳过这章,对剧情毫无影响。)
自打有了船后。
李多鱼每天就想着到海里去浪,不是在海带田,就是想方设法在捕鱼。
而那个能钓到大鲈滑的西甲礁,被渔民的各种渔网、延绳钓围困了两周后。
大鲈滑直接给抄家了。
渔民一共捕到四条上百斤的大鲈滑,而青口码头的老张从第二条,就开始压价。
到第四条时。
每斤大鲈滑的收购价就只剩下四毛,见大鲈滑卖不上价格后,渔民这才从西甲礁散去。
可转眼,他们又盯上了李多鱼的张网捕鱼。
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廉江县的废旧拖网,几乎被担担岛的渔民买光了。
大堂哥李曙光买的最多,足足买了三副旧的拖网,二堂哥也买了两副。
滩涂那里、恶水湾那里,只要是能打桩的地方,都是这种固定张网。
有些渔民还开发出了新玩法,在张网里洒一些杂鱼饵料,吸引海鱼到网中进食。
结果当天,那個渔民捕获了大几百斤的海鲜,而打那以后,大家也是有样学样,都网拖网里放杂鱼饵料。
而这一段时间,担担岛的码头非常热闹,海鲜多到鱼贩子都收不过来。
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
接着,就是海鲜价格暴跌。
捕获量最多的带鱼,价格被压到了一斤只有五分钱。
杂鱼多到都没人收,只能用拖拉机拉去做成鱼露。
而这种过渡捕捞,所带来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们村附近的渔业资源明显变少了。
那些没有买到拖网,依旧还在同粘网在捕鱼的渔民,发现鱼获变少后,就开始抱怨那些下张网的。
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到隔壁陈家村的海域去捕鱼,结果导致两村的渔民矛盾再次升级。
经常在海上隔着大几十米,就开始互相问候对方爹娘,忙着给对方上坟。
而“始作俑者”李多鱼,最近却不怎么捕鱼了,而是专心在搞他的海带。
天气越冷,海带就长得越好。
经过三个月的生长,当初那些小小的海带苗,现在已经有一米多长,端头长得最好的,已经都有两米了。
只要等到来年开春时,海带又会迎来一波生长爆发期,到那时,就会长到四到五米长。
而由于最近冬天阴雨天气比较多,光线照射的比较少,海带就必须要调节水层。
要从原本3~4米深的养殖水层,提升到1~2米左右,让海带尽量多照射点阳光,否则就很容易出现绿烂病。
而调节水层则是件辛苦活,必须将每一根辅助绳拉起来重新打结,工作量非常的大。
李多鱼、陈文超足足在海带田忙活了七天时间,才把这三十亩海带田调节完水层。
调节完后,小舅陈冬青这才从县城赶过来,见李多鱼已经调好水层后。
面对这种情况,陈冬青已经有些习惯了,随后开始催大队长王大炮赶紧调节水层。
顺便检查了下王大炮的百亩海带田,一边检查一边摇头叹息,浮球和主绳是藤壶也不清理。
导致很多海带苗脱落,再加上当初的木桩质量不行,一些拔桩的海带就漂浮在海面,得了白烂病也不知道清理掉。
管理的一塌糊涂。
而王大炮见到陈冬青后,就喊他到大队去喝茶,得知是来催他调节海带水层的后,脸瞬间就变了。
王大炮开始有些后悔养海带了,因为养海带太麻烦了,可想到已经投了这么多钱,要是半途而废的话,又很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