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此志如铁,倾尽一切(2 / 2)

“故此,袁绍乃是真心向你打探,并且寻求合力灭曹,迎回天子!以清君侧之名,出征伐我。”

曹操亲自说出“灭曹”两个字,还是有很大的杀伤力,让杨彪听着觉得很怪的同时,背上感觉有刀锋在刮着,很是别扭。

为了缓解尴尬,他只能连忙苦笑出声,点头道:“丞相所言极是,因此在下决定回信时透露些许。”

“不,”曹操直接抬起手,驳回了他的这番话,杨彪一愣,又不太想劝,只是平静的点了点头,说了句“好”。

他的心态是很平和的,如今身无半分官职爵位,一身轻松,在家养老作著,本来没有必要来蹚浑水。

如今这般,只是因为杨修仍在仕途,他身为父亲不能毁了自己儿子,同时曹操的确和董卓不同,而当年自己连董卓都能容忍,一直帮他到朝堂决裂之前,今日对曹操又有何不可呢?

是以帮也可,不帮也无愧于心,曹操听计他也不会自觉有功,不听他也并不会因此失落。

但他刚刚准备喝酒时,曹操又笑着道:“烦请太尉,直接回一封书信,将当初董承一党对我曹操的控诉,均告知袁绍。”

“最好,再告知他朝中如今依旧有仁人志士,在暗中谋划,随时准备掀起反曹大计,将曹某从丞相的位置上赶出去,甚至还有盟约于其中。”

杨修听得心中一惊,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因为曹操这话说的还真不佳,朝堂上的确仍有这样的人。

甚至,还有不少西凉、冀州、并州以及益州派来的细作,他们常年朝贡,被曹操以天子之名威逼利诱,心中自不服气。

杨彪原以为,盟约非常隐秘,曹操不会知道得如此清楚,但现在说出来……这有点耐人寻味,他这是在试探?!!

他忽然惊疑起来,若这是试探,一旦回答不好,很可能害了全家的性命。

杨彪毕竟不属于曹操的人,自家儿子也不知现如今在曹操心中的真实地位如何。

“这份盟约……”杨彪试探性的凑过去问道:“丞相打算让在下怎么说?是写出朝中某些大臣的名字,还是虚写此事,只说皮毛?”

“哦?”曹操的仪态明显是故作疑惑,回道:“若是写出这些臣子之名,能写哪些人呢?”

“哈哈,我自是不知当初董承、伏完还有多少党羽在朝中。”

杨彪平静的摇头道:“在下也不知晓,若是要伪造此事,定是要做到,所谓大伪似真方可。”

“唔,”曹操笑道:“这些话,还是伯常临走前与我说的,若是做好了开战的准备,便给袁绍递一把刀过去,此战须得是他来伐我,不可是我去伐他。”

“当时献计时,伯常给我说了一份,名为‘血诏’的名录,其中均是在许都附近颇有资历的人物,得天子授意,封诏讨逆。”

“绝对没有!”杨彪一下就坐直了身子,道:“即便是有,也是董、伏二人矫诏,均已是过往之事,丞相何必再提及,如此将伤害你与陛下之关系。”

“如今朝堂上,君臣和谐,难道不好吗?”

杨彪太明白这诏书若是说出来之后,天子会处于何等境地了。

曹操一直以仁善相待,从不威逼陛下,乃至铲除异己的时候,都是以极其怀柔的手段,将他们一一拔除于朝堂。

一旦传出有这种天子密诏,寒门学子以及那些曹操提拔起来的重臣,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声讨天子,把人心堂而皇之的揽于丞相府了。

“诶,”曹操咋舌而视,劝道:“只是假意逢迎的一封书信,太尉怎么弄得跟真的似的。”

“此计策,你写出来之后,我自也会去告知陛下,让他知晓,这都是为了从那天下仲氏之姓的手中,把刘氏江山收回来,陛下岂能不愿?”

不,不,不,杨彪心里连连否定,很敏锐的把握到了曹操的心思。

你这是想要一石二鸟,顺势成计,若是我写了留下这封书信,日后可作废也可以作实。

若是击败了袁绍,逐渐攻伐占取了冀、幽、并、青后,再回过头来以此书信坐实天子暗中密谋除他曹丞相之事。

将会掀起何等风波,天地变色也,到那时,还有谁能拦住这位权倾朝野,手握半壁江山的丞相?!

大汉,则真正亡矣。

杨彪看得穿,可是却不能当下拆穿拒绝,而且也明白自己身在局中,身不由己呀。

“此计,可是张君侯所献?”杨彪无奈之下,抱有希望的问出了这句话,张韩是他内心最后一根弦了。

张韩聪慧,文武双全,而且曾经多次到府中做客,还请杨彪去过乐坊雅舍,杨彪很看好这个年轻人。

他口中无仁义,但所行之政,从来都是造福百姓。

曹操“嘿然”一笑,爽朗的道:“伯常吗?最近你没有收到河内传来的消息?亦或是德祖回家时没有告知伱吗?”

“伯常在河内军中整夜饮酒,不尊军令、荒废时光,令军中怨气盈营,已被陈元龙当众唾骂,罚了二十军棍,你认为他现在还是有用之身吗?”

“二十军棍!?”杨彪听得双手一抖,不自觉的立起了身来,心中惊讶更是仿佛跳漏了几拍。

寻常人几军棍就要疼得哭死过去,十军棍便可能筋断骨折。

二十军棍,这岂不是要终身残疾了……张君侯,怎会是这种下场!?他不该是这样的下场呀!

曹孟德,竟连如此工功臣,都能用来振奋军心,提振士气,何等的狠毒。

“怎么样?”曹操平静的看着他,再次沉声问道:“太尉可感受到,我与袁绍决战之志?”

“此战若败,我尚且不能自保,也保不住跟随之文武,伯常岂能有命?而他现如今挨了军棍,知晓收敛,换来的是军中纪律铁血,有何不可。”

“此志如铁,不可更改,倾尽一切,定要胜此战,太尉觉得如何?”

杨彪点头叹道:“我写。”

……

十月。

杨彪的书信送到了袁绍的座前。

历经十日辗转而送,走了数条水上密道,方才送达。

说是为了躲避各层封锁,实际上都是自己在绕着路玩儿。

当然,这么晚才得到,袁绍心中也更信几分。

看完书信之后,袁绍“噌”地起身,把书信按在了桌上,喃喃道:“这就圆上了,圆上了。”

“有此书信,之前一切就都合理了,实乃是天赐我之良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