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赵善本的策论:树敌(2 / 2)

家父秦始皇 何须言名 1009 字 11个月前

接下来看了其余人的策论,也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总体来看效果尚可。

至于两道案例题,我没太仔细关注,因为这两件事太过敏感,所以参考的学生基本上不太敢说。就比如第二道新政弊端,他们基本上都采用了明讽暗褒的形式,言之无物,不过这不能怪他们,谁知道说了真话会怎么样?

百家一科和百家二科,因为我对这个时代的技术不是很了解,所以就按照阅卷官的评判大致扫了一眼,首先保证他们在每种学说中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就可以了,后期再慢慢培养就是。

全部翻了一遍,已是傍晚,我揉了揉眉心,起身道:“行了,今日就到这里,你们去准备明日殿试吧。”

几人起身拱手称是。

几人走后,孟合呈上来一份奏报,恭敬道:“陛下,上榜的三百人身份已经查过了,请陛下御览。”

我接过奏报仔细翻看,前几人都是富贵出身,但也只是家里有钱有地而已,毕竟在秦朝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门阀世家了,六国的世家被灭了个干净,秦国的世家除了眉县白氏作死,其他都低调得恨不能钻进土里,比如西乞族、孟族、王氏等等,人们口中常称的世家不过是大点的宗族。

突然,我的目光停留在了学正科第十名,不由念了出来:“学正科第十名,陇西李渠,陇西侯次子……”

我抬头望向孟合,疑惑道:“孟合,那次陇西之行,朕不曾记得陇西侯还有个次子,你有印象吗?”

孟合显然已经做过详细的调查,躬身道:“回陛下,陛下去的那日,李渠正在外催收粟米,不曾回到陇西侯府,陛下只见到了陇西侯的长子和幼子。陛下开设学宫后,李渠就进入了陇西学宫求学。”

我微微一笑,低声道:“有意思,上次见面李信归隐的决心可是不小,没想到竟然让他的次子也参加了科考,而且成绩还不错,有意思……”

上次我本想让李信训练新军骑兵,他可是断然拒绝了,而且还向我建言提拔锋锐的新将领,现在又为什么让他的次子来参加科考呢?莫非想重回朝堂?

摇摇头没想明白,我即位后没再去过泰山,这些归隐的列侯、彻侯也没再来过咸阳,所以基本上见不到他们,索性不再想了,有机会当面试探试探李渠。

我继续往下看,及至看完,此次榜上有名的大部分都是官员或者地主的子弟,商人地位低下,自然不能参加科考,如同杜善那样出身贫寒的人不多,只有十几人。

不过从卷面来看确实都有些才能,只要对朝廷有益,出身贫寒或者富贵我不在乎。有我和李斯等一帮老臣在,相互制衡的事还轮不到他们做棋子。

合上奏报,我吩咐道:“他们的出身还是要继续查,若是不牵扯到这些秦仕的小罪,交御史查办,若是牵扯到这些人,禀朕后再做决断。”

好不容易选拔出来的第一批科考人才,将来是后世参加科考学子的楷模,处理起来还是要慎重。